野店鸡号搅梦残,旅怀长路共漫漫。
春风已散黄茅瘴,江雨犹添乌饭寒。
客傍枫林呼晏渡,僮敲石火具晨餐。
孤舟镇日无人语,谩得青山徙倚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三月三日黄塘舟中:这是诗的开头,描绘了诗人在黄塘(今江西赣州)的一个特定日子里,坐船游览江景的情景。“三月”指的是春季,而“三日”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日子或者时间。“黄塘”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一个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所在地。“舟中”表明是在船上,可能是一种旅行、游历的状态。
- 注释1: 黄塘——可能是指一个地方的名字,也可能是指特定的自然景观或地理位置。
- 注释2: 三月——春天的三个月,即农历的三月初。
- 注释3: 三日——具体的某一天或时间段,可能是诗人在某日游历或停留的具体日期。
- 注释4: 舟中——指在船上,可能是诗人的游船或渡船。
野店鸡号搅梦残,旅怀长路共漫漫:描述了诗人在夜晚时,听到客栈里鸡鸣声打扰了他的好梦,同时感到旅途遥远和漫长。“野店”可能指的是一个没有官方管理的客栈,“鸡号”是指夜晚时鸡叫的声音。“搅梦残”意味着这些声音打断了他的好梦,使他的思绪更加纷乱。“旅怀长路共漫漫”则表达了他对远方旅途的感慨和思念之情,感觉道路遥远且漫长。
- 注释5: 野店——可能是指没有官府许可的客栈或旅店。
- 注释6: 鸡号——晚上时鸡叫声。
- 注释7: 搅梦残——打扰了美好的睡眠,使人的梦境变得不完整。
- 注释8: 旅怀——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 注释9: 长路——形容路程非常远。
春风已散黄茅瘴,江雨犹添乌饭寒:描述了春天来临时,黄茅山一带的瘴气被春风带走,江上又飘来了寒意。“黄茅瘴”是一种疾病,通常与热带地区有关,这里可能是指一种气候现象。“乌饭”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可能是用某种植物煮成的黑色食物。“寒”字在这里强调了天气的寒冷。
- 注释10: 黄茅瘴——可能是一种疾病或气候现象,与黄茅山相关。
- 注释11: 乌饭——一种传统的黑色食物,可能是用某些植物制成的。
- 注释12: 江雨——长江上的雨,可能是指春季的雨水。
客傍枫林呼晏渡,僮敲石火具晨餐:描述了诗人在早晨,沿着枫树林旁的小道过河,并由仆人准备早饭的场景。“客傍枫林”——客人靠近了枫树林,可能是在欣赏风景或者是寻找过河的地点。“晏渡”——可能是一个地名,指小桥或渡口。“僮敲石火”——可能是描述仆人敲击石头以生火做饭的情形。“具晨餐”——准备早餐,可能是准备了简单的食物。
- 注释13: 客傍——客人靠近。
- 注释14: 枫林——可能是指一片枫树密集的区域,或者是特定的地名。
- 注释15: 晏渡——可能是一个渡口的名称。
- 注释16: 僮——仆人,这里指负责烹饪的人。
- 注释17: 石火——可能是用石头烧火生火做饭的方式。
- 注释18: 具晨餐——准备早餐的意思。
孤舟镇日无人语,谩得青山徙倚看:描述了诗人独自坐在小船里,整天没有人交谈,只能静静地看着远处的青山。这里的“孤舟”表明诗人是独自一人,没有同伴陪伴。“镇日无人语”——整天都是一个人说话的机会很少。“谩得”——徒劳地享受着这种孤独的时刻。“徙”——慢慢地移动,这里指眺望。
- 注释19: 孤舟——单独的一只船。
- 注释20: 镇日——一整天。
- 注释21: 无人语——没有人交谈。
- 注释22: 谩得——徒劳地享受着这种状态。
- 注释23: 徙——慢慢地移动,这里指眺望。
赏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不同场景下的独特感受和内心世界。从春日的美景到旅途的艰辛,再到独自面对大自然的宁静,诗人的情感随着季节的变化和个人经历的积累而变化。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有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展现了杜甫作为伟大诗人的深厚情感和丰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