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家庄上三年别,此日重过兴复深。
池暖罩鱼初入馔,亭阴栽竹欲分林。
游蜂晚集衙回课,鸣鹤时闻子和音。
绕社菜花黄蝶舞,扶桑篱落忆行吟。
【解析】
“饮”是动词,“坡山独笑亭”是宾语。“庄上三年别”,是状语,说明诗人在山上居住的时间;“重过”是副词,“兴复深”是谓语。“初入馔”,名词作宾语,是说“鱼”刚刚进入“馔”(宴席)。“栽竹欲分林”,名词作状语,是说“竹”将要长出树林来。“衙回课”,名词作宾语,是说“官衙”回来进行“课”。“鸣鹤时闻子和音”,名词作宾语,是说“鹤”时时发出“子和音”,即“叫声”。 “绕社菜花黄蝶舞”,“绕社”是定语,修饰“菜花”。 “扶桑篱落忆行吟”,名词作主语,是说“我”回忆着“行吟”,即作者自己。“赏析”:全诗四联,每句一韵,押平水韵。首联两句写自己离开故园已有三载,如今重游故地,不禁感慨万分:“数家庄上三年别,此日重过兴复深。”诗人于三年前辞别故乡,来到京城应试,而今重返故乡,心情之复杂可想而知。首联中“数家”表明了故园的规模,而“三年”则暗示了诗人与故园的离别时间之长。“兴复深”三字,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谊。颔联两句写回到家乡后所见景色及感受:“池暖罩鱼初入馔,亭阴栽竹欲分林。”诗人看到池塘水暖,鱼儿刚刚被放入筵席之中,而亭子的阴凉之处也种满了竹子,正想分开它们来围成一片林子。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江南风光图,诗人以简练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景画,令人赏心悦目。颈联两句写晚归归来的情景:“游蜂晚集衙回课,鸣鹤时闻子和音。”傍晚,一群蜜蜂飞到衙门里去采蜜,不时发出嗡嗡的声音;几只仙鹤时而从天空飞过,时而听到子猷(即王子猷)弹琴的声音。诗人以游蜂和鹤喻人,既表现了官场的繁忙,又表现出自己的闲适、自得。尾联两句写自己回到故园后的心情:“绕社菜花黄蝶舞,扶桑篱落忆行吟。”“绕社”指环绕村庄的菜花香,这是诗人闻到的;“扶桑篱落”是诗人记忆中的,也是诗人所向往的。这里用“行吟”二字收束全诗。诗人回到故园后,心情十分舒畅,于是他便回忆起当年在故乡时,经常在篱笆旁边吟咏诗章的情景。尾联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的思想感情,而且把这种思想感情表现得委婉含蓄。
【答案】
饮坡山独笑亭 数家庄上三年别,此日重过兴复深。
池暖罩鱼初入馔,亭阴栽竹欲分林。
游蜂晚集衙回课,鸣鹤时闻子和音。
绕社菜花黄蝶舞,扶桑篱落忆行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