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竹清溪绕屋回,衡门溪上午方开。
寒鸦不断投林语,巷犬时闻吠影来。
幽夕有期还听雨,衰龄无数付观梅。
只应惯觅玄谈处,东坝桥东独笑台。

诗句翻译:

映竹清溪绕屋回,衡门溪上午方开。

寒鸦不断投林语,巷犬时闻吠影来。

幽夕有期还听雨,衰龄无数付观梅。

祇应惯觅玄谈处,东坝桥东独笑台。

赏析:
黄衷的这首《答坡山》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田园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悠闲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1. 诗中景物:诗中的“映竹清溪绕屋回”描绘了一幅竹子环绕、清澈小溪环绕房屋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衡门溪上午方开”则展现了早晨阳光下,溪水在衡门(门前)开始流动的美丽景色。这些描述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世界中。

  2. 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中多次提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如“寒鸦不断投林语”,表现了乌鸦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小巷犬时闻吠影来”则描绘了家犬对家的守护。这些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3. 诗人的情感:整首诗洋溢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喜爱。诗人通过描写四季的变化和自然景观,传达出自己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种情感在诗的结尾部分尤为明显:“祇应惯觅玄谈处”和“东坝桥东独笑台”表达了诗人对于寻找心灵寄托之地的需求。

  4. 语言风格:黄衷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能够精确地捕捉并展现景物的特点。例如,他使用“竹绕屋回”、“溪上午方开”等词语,不仅描述了景物的外貌,还营造了一种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此外,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寒鸦不断投林语”、“巷犬时闻吠影来”,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5.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万历年间,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普遍关注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追求,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明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窗口。

《答坡山》不仅是黄衷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其个人生活哲学的一种体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明代文人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值得反复吟咏和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