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苍山骨老,尺寸具嵚崟。
藻绘神工巧,磨砻哲匠任。
溟蒙疑雨洞,黮䨴想云岑。
木杪猿长挂,岩端月不沉。
秋临泉欲冷,冬玩雪愁深。
丛簇窥衡霍,毫芒指桂林。
铿锵鸣璞玉,珍重敌兼金。
罨画纷纷起,何人解赏音。
【注释】
点苍山:指云南省的苍山。老:指山石古老。尺寸具嵚崟(qǐn sī):指山石有高有低,参差不齐。藻绘:指画在山石上的图画。神工巧:指画工的神妙。磨砻:磨砺琢磨。哲匠任:指雕刻工匠任凭自然而作。疑雨洞:指山石像雨后的洞穴那样湿润。黮䨴(wěi niáng)想云岑(cén):指山石像云雾那样迷蒙。木杪(miǎo):树梢。猿长挂:猴子在树上悬挂下来。岩端:山峰的顶端。月不沉:月亮挂在山峰上没有落下去。秋临:秋天到来。泉欲冷:泉水将要变冷了。冬玩雪:冬天玩雪。衡霍(líng hè):山名,在云南。桂林:指桂林的山石。铿锵(kēng qiāng):形容声音响亮。璞玉:未经雕琢的玉。珍重敌兼金:珍贵地比得上黄金。罨画:指山石上的彩画。纷纷起:彩画纷乱地出现。何人解赏音:指谁能欣赏这种美?解:懂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云南苍山美景的赞美之作。
“点苍山骨老,尺寸具嵚崟。”写苍山的古老和雄伟。
“藻绘神工巧,磨砻哲匠任。”写苍山的神奇美丽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前句写苍山之奇,后一句则从侧面写苍山之美,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溟蒙疑雨洞,黮䨴想云岑。”写山石的神秘莫测,如雨后天晴时的山洞,云雾缭绕的山峰。
“木杪猿长挂,岩端月不沉。”写山石上栖息的猿猴,岩石顶端的明月。两句中,“猿”、“挂”与“月”字都用了拟人和化静为动的手法,使景物生动活泼起来,更具有诗意。
“秋临泉欲冷,冬玩雪愁深。”写苍山之四季变化,给人以美的享受。
“丛簇窥衡霍,毫芒指桂林。”写山石上的彩画,以“毫芒”形象描写其细腻精美,用“窥”和“指”两字写出了画家的匠心独运和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铿锵鸣璞玉,珍重敌兼金。”写苍山之宝贵,用珍宝比喻苍山,突出其价值。
“罨画纷纷起,何人解赏音。”写苍山的美,无人能识其中味,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创造者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比喻等表现手法,描绘了苍山之奇、山石之怪以及苍山四季景色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体现了诗情画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