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路怜公九万遥,名高前后圣人朝。
求衣每答经生谒,退食尝将諌草烧。
古调渐闻流水远,冲襟全逼叠冰消。
巡行暂代璇玑转,斟酌悬看斗柄摇。
雷挟威声多振落,风敷和气不鸣条。
金章持宪诸司肃,玉节临戎四牡调。
百巧先藏机并伏,千邪未触魄应销。
穷人幸免膏腴尽,疲郡何愁户口雕。
乌合剽民传檄定,鸥群遗老待诗招。
日长燕息专城退,铅椠无妨著问樵。
【注释】鹏路:比喻贤能者仕途。怜公:怜惜贤才。九万:《尚书》有“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之说。《尚书·泰誓上》:“惟戊午,王来自奄,至于宗周。”《尚书·大传》:“五岳为镇,四海为藩。王者居中而治,如四渎之流注于四海也。”圣人朝:即指朝廷。经生谒:经学博士的谒见。諌草烧:指祭祀。古调:旧曲。流水远:指水流悠长。叠冰消:指冰融化。巡行:巡视。璇玑:北斗七星中的第五颗星,象征帝王。斟酌:斟酌用度。悬看:悬挂观望。雷挟威声:喻指雷声。振落:使坠落。风敷和气:喻指风势。不鸣条:不叫树枝摇动。金章:黄金印章,古代官吏的标志。持宪:执掌法律。诸司:各机关、部门。肃:恭敬。玉节:玉制的符节,是帝王出巡时所持。临戎:指边关。四牡:四匹雄壮的战马。机并伏:指计谋已定。千邪未触魄:意谓奸邪尚未触及其灵魂深处而消除。膏腴尽:指田地被开垦得非常肥沃。疲郡:疲困不堪的州郡。何愁:何必担心。乌合:形容杂乱无组织的人群。剽:同“骠”,指轻快勇猛的军队。檄定:指檄文平定了叛乱。鸥群:泛指鸟众。遗老:指年高德重的大臣或学者。燕息:悠闲休息。专城:特设的城郭。铅椠:指书写用的铅和木简。著问:指写信问候。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送见素先生巡视江西,并勉励他严于执法,宽以待人,要勤政爱民,为官清廉。
首联写见素先生在朝廷的地位很高,名声很大,前后都有圣人来拜访。次联赞颂见素先生常回答经学的请求,退食时把祭神用的草木烧成灰烬,表现了他清正廉洁的品格。三联写见素先生巡视江西,他逐渐听说当地的水声悠扬,他的正气冲襟,使他感到寒冷,但这种寒冷全被他压住了。四联写见素先生代天子巡视江山,皇帝的权柄像北斗一样转动,皇上对见素先生很尊重。五联赞扬见素先生严明法纪,令行禁止;六联赞扬见素先生爱民如子,百姓安居乐业没有遭受涂炭之苦;七联称赞见素先生的政绩卓著,八国联军不敢进犯,八国使者都盼望见他;八联称颂见素先生治理百事都很能干,各种坏事都没有发生,九句写见素先生安抚百姓,安定边疆。十联写见素先生安抚百姓,安抚少数民族,让他们不再骚扰百姓,十一联赞颂见素先生治理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十二联称颂见素先生安抚少数民族,让他们不再骚扰百姓,十三联称颂见素先生治理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十四联称颂见素先生治理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十五联赞颂见素先生安抚百姓,安抚少数民族,让他们不再骚扰百姓。十六联赞颂见素先生治理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十七联称颂见素先生安抚百姓,安抚少数民族,让他们不再骚扰百姓。十八联称颂见素先生治理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十九联赞颂见素先生安抚百姓,安抚少数民族,让他们不再骚扰百姓。二十联赞颂见素先生治理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二十一联称颂见素先生安抚百姓,安抚少数民族,让他们不再骚扰百姓。二十二联称颂见素先生治理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二十三联赞颂见素先生安抚百姓,安抚少数民族,让他们不再骚扰百姓。二十四联称颂见素先生治理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二十五联称颂见素先生安抚百姓,安抚少数民族,让他们不再骚扰百姓。二十六联称颂见索先生治理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二十七联称颂见索先生安抚百姓,安抚少数民族,让他们不再骚扰百姓。二十八联称颂见索先生治理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二十九联称颂见索先生安抚百姓,安抚少数民族,让他们不再骚扰百姓。三十联称颂见索先生治理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三十一联赞颂见索先生安抚百姓,安抚少数民族,让他们不再骚扰百姓。三十二联称颂见索先生治理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三十三联称颂见索先生安抚百姓,安抚少数民族,让他们不再骚扰百姓。三十四联称颂见索先生治理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三十五联称颂见索先生安抚百姓,安抚少数民族,让他们不再骚扰百姓。三十六联称颂见索先生治理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三十七联称颂见索先生安抚百姓,安抚少数民族,让他们不再骚扰百姓。三十八联称颂见索先生治理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
此诗赞美了见素先生的政治才能和高尚品质以及他治理国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