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得与子相亲,不意知为困里身。
心在熟仁狂作圣,事求精义道通神。
化成品汇千山雨,消尽寒阴一气春。
白发从今还努力,肯辜良友教谆谆。
【注释】
次绪:思念。子:指友人。
不意知为困里身:意想不到自己会处于困境之中。
心在熟仁狂作圣:意为心中想着要熟习仁者之道,以至于狂妄自得而欲成为圣人。
事求精义道通神:意为追求精深的道理和知识,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化成品汇千山雨:意为教化如同雨露滋润大地一样,使得千山万水都沐浴其中。
消尽寒阴一气春:意为消除了所有寒冷阴霾,让万物重新焕发生机。
白发从今还努力,肯辜良友教谆谆:意为从今以后还要继续努力前行,不会辜负朋友的教诲。
【赏析】
此诗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深厚友谊和对其教诲感激之情的赠别之作。诗人在与友人重逢之时,深感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禁感慨万千。他回忆起与朋友相聚的温馨情景,感叹时光的流转,同时也对自己所处的困境感到无奈。但诗人并未因此沮丧,而是决心更加努力地学习,以求达到更高的境界。
首句“二年得与子相亲”,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重逢的喜悦之情。这里的“相亲”二字,不仅指两人的相见,更暗示了彼此间深厚的感情和默契。诗人与朋友之间有着多年的友谊,这份情谊让他倍感珍贵。然而,诗人也清楚,这次重逢并非偶然,而是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分别之后才再次相聚。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杜甫的《佳人》一诗中的名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虽然他们的感情深厚,但时间的流逝却无法阻挡,这份无奈和感慨油然而生。
诗人转向内心世界的思考。“不意知为困里身”,意味着诗人未曾预料到自己会陷入困境之中。这里的“困里身”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身体上的困境,而是比喻人生中的种种挫折和困境。这些困境让诗人感到无比艰难,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相反,正是这些困境激发了他内心的信念和决心,使他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诗人所崇尚的品质之一。
第三句“心在熟仁狂作圣”,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熟仁”指的是深入学习和研究仁者之道,以达到一种狂热的状态;而“狂作圣”则意味着通过这种狂热的追求,最终实现成为圣人的理想。这一转变过程充满挑战和艰辛,诗人对此充满了向往和期待。然而,他也深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坚持。诗人的这种态度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一颗坚定不移的心。
第四句“事求精义道通神”,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追求精深道理和知识的决心。这里的“精义”指的是对知识和道理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力求达到一种高境界;而“道通神”则意味着通过这种追求,最终能够与道合一,实现与道的和谐共存。这种境界不仅要求我们在知识上有所造诣,更要求我们在精神上有所提升和完善。诗人对于这种境界的追求充满了执着和热情,这也展现了他对知识的敬畏和热爱。
最后一句“化成品汇千山雨,消尽寒阴一气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展望。这里的“化成果汇”指的是教化如同雨水滋润大地一样,使得千山万水都沐浴其中;而“消尽寒阴”则象征着消除所有寒冷阴霾,让万物重新焕发生机。这个愿景充满了希望和美好,它不仅是对当前生活状态的一种改善和提升,更是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和憧憬。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信心和期待。
尾联“白发从今还努力,肯辜良友教谆谆”,则是对整首诗的一个总结和升华。这里的“白发”指的是年华老去的象征,而“努力”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承诺和决心。他明白自己已经步入暮年,但仍不放弃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他不会辜负朋友对他的教诲和关心,会继续努力学习和成长。这个结尾既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和感恩之心,又展现了他的坚韧和毅力。这种精神和态度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