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尊当巧夕,步屧过寒塘。
石径犹迂曲,天衢更渺茫。
噞喁摇密藻,熠耀照疏篁。
脉脉明河上,何人见报章。

【注释】

  1. 草堂:指杜甫的茅屋,在今四川成都西门外。
  2.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传说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3. 二首:指两首诗。
  4. 开尊:指饮酒。当:应当,适合。
  5. 步屧:步行。过:经过。寒塘:冷清的池塘。
  6. 石径:用石头铺成的小路。犹:仍然。迂曲:曲折。
  7. 天衢:天上的路。更:更加。渺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8. 噞喁(yú):水鸟的叫声。摇:摆动。密藻:浓密的藻类植物。
  9. 熠耀:闪烁发光。照:照射。疏篁:稀疏的竹子。
  10. 脉脉:形容流水清澈透明貌。明河:明亮的河流。上:上面或上游。
    【译文】
    打开酒杯庆祝七夕的良辰美景,我步行走过冷清的池塘边。
    石头铺成的小路仍然迂回曲折,天上的路更加显得模糊不清。
    水鸟的叫声在摇曳着浓密的藻类,星星的光芒在照亮着稀疏的竹林。
    明亮的河流从上游流去,可又有谁能看见它的流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七夕节之夜,即兴所作,表达了他对节日的喜悦之情。
    首联“开尊当巧夕,步屧过寒塘。”写诗人在这个节日里,打开酒樽,欢饮赏月,并步行穿过冷清的池塘。这里的“开尊”指的是举杯畅饮,而“步屧”则是行走的意思。这两个动作共同描绘出一种热闹欢快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一个愉快的基调。
    颔联“石径犹迂曲,天衢更渺茫。”则转而描述周围的自然景色。这里的“石径”指的是用石头铺成的小路,“天衢”则是指天空中的道路。诗人通过对比“石径”和“天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他不仅注意到了道路的曲折和遥远,还能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宁静与和谐。这种描写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又传达了他内心的愉悦与满足。
    颈联“噞喁摇密藻,熠耀照疏篁。”继续展开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这里的“噞喁”指的是水鸟的叫声,“摇”则是指摆动。“密藻”和“疏篁”分别指浓密的藻类植物和稀疏的竹林。诗人巧妙地将这两种不同的自然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水鸟在摆动着枝叶,星星的光芒则在照亮着竹林,这样的画面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想象力。
    尾联“脉脉明河上,何人见报章?”则转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里的“脉脉”指的是流水的声音,“明河”则是指明亮的河流。诗人通过对流水的描述,引发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他询问:“在这明亮的河流之上,又有谁会看到它的命运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无常、难以捉摸的感叹,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未来的一种期待与忧虑。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索。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感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