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舷何处有渔歌,泉拥西山景最多。
云外恍疑垂玉蝀,人间真觉近银河。
静涵桂魄天同色,流入桃花锦作波。
若到春郊频极目,东风吹润遍嘉禾。

【注释】

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位于洛阳市西南部。东溪:指洛阳的东郊。郑尚书:即郑思肖,字所南,号所安主人、所南先生,福建长乐人,元末明初画家、书画家,以画兰闻名。

黄岑叠翠:黄岑山的翠绿。

扣舷:船舷。此处泛指游船。

泉拥西山景最多:泉水环绕着西山,景色十分优美。

云外恍疑垂玉蝀:在云雾之外,好像有垂挂的玉石。

人间真觉近银河:人间真是感觉到像天上银河一样的美丽。

静涵桂魄天同色:静静地映照出月亮的光芒,天空的颜色和桂花一样。

流入桃花锦作波:桃花流水如同织成的锦缎般美丽。

若到春郊频极目:如果你来到春天郊外,要频频地远望。

嘉禾:一种稻米,这里泛指良田。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著名画家郑思肖游览宜阳东溪时所作。郑思肖是元末明初的一位画家与书法家,他一生坎坷,曾为道士,又入僧室,最后隐居不出,但始终不忘国恨家仇。他的诗多写其隐逸生活及对现实的不满,如《大悲寺》一诗中说“我本烟霞客,谁令天地知”,就是这种思想的反映。此诗写宜阳东溪的美景,抒发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前四句描写宜阳东溪的山水风光。首句中的“扣舷”二字表明诗人是在船上游玩时吟咏的。“何处有渔歌”一句,既写出了宜阳东溪两岸水边人家的繁忙景象,也表达了自己对此景的喜爱之情。次句写宜阳东溪的水势浩大,泉水环绕着西山,风景十分优美。三句写在云雾缭绕的地方,似乎有一块玉石垂下,而人间却感到了天河般的清美。四句写宜阳东溪的景色,诗人用“静涵桂魄天同色,流入桃花锦作波”来形容。这里的“静涵”二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桂魄”指的是月亮,“桂魄天同色”说明天空的颜色和桂花一样;“桃花”则形容水流之美好。五至八句则是写宜阳东溪周围的环境。“若到春郊频极目,东风吹润遍嘉禾”两句的意思是说如果你来到这里,就应当频频地远望,因为这里的景色太美了。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看到宜阳东溪周围田野里庄稼长得茂盛,到处一片丰收的景象。整首诗通过对宜阳东溪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