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明屏石晓荧荧,树引山光翠满城。
却忆过庭何处所,支颐翘首白云生。
【注解】
霞明 :日出时分,云霞明亮。
屏石 :屏风上的石头。
树引 :树枝上垂挂的树叶。山光 :山间的光芒。翠满城 :草木茂盛,使全城充满了绿色。
却 :忽然;突然。忆 :回忆。过庭 :经过庭院。支颐翘首 :用手托住下巴,翘起了头。白云生:指天空中飘浮着的白云。
【赏析】
此诗作于天启二年(1622年),时诗人在南京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任照磨,林志复任南京礼部尚书。当时林志复正在为其父立碑,诗人便写了两首七言律诗以助兴。
第一首写仰云堂外的自然景色。“霞明”点出时间是早晨,“屏石”是仰云堂的外景,“晓荧荧”说明太阳刚刚升起,霞光四射。“树引山光翠满城”,树木的枝干和山间的青光,使得整个金陵城里都绿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却忆过庭何处所?”诗人忽然想起了以前曾经经过的那个庭院,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在那里?“支颐翘首白云生”,诗人托起下巴,翘起了头,仿佛在凝望那片白云。“支颐”形容仰头的样子,“翘首”形容抬头的样子。
第二首写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却忆过庭何处所?”诗人再次回忆起以前曾经到过的庭院。“支颐翘首白云生”,诗人托起下巴,翘起了头,好像在凝视着那片白云。“却忆”与第一首中的“却忆”相呼应,表示时间的延续。“过庭”指的是经过庭院,“何处所”即不知在哪里。“支颐翘首白云生”,“支颐”是手托下巴的姿态,“翘首”是指仰望的姿势,“白云生”即指天上的白云。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之情。同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也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