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前当树阑珊,竹外鸣鸠往还。
隐几只销香篆,蔷薇开遍东山。
诗句如下:
檐前当树阑珊,
竹外鸣鸠往还。
隐几只销香篆,
蔷薇开遍东山。
注释:
- 檐前:屋檐前面 - 当树阑珊:形容树木的枝叶繁多,如同屏障一般 - 竹外:指竹林外 - 鸣鸠往还:鸣叫的斑鸠来回飞翔 - 隐几只销香篆:消去几枚香篆的烟熏 - 蔷薇开遍东山:蔷薇在东山上盛开 - “蔷薇”和“蔷薇花”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美丽与芬芳。
译文:
- 屋檐前的树木繁茂,犹如一道屏障,而竹林外传来了斑鸠的叫声,它们相互往来。
- 屋檐下的香烟袅袅升起,被风吹散成一缕缕烟雾,仿佛是一只只香篆在消散。
- 蔷薇花开遍了东山,那鲜艳的颜色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赏析:
- 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春日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美丽的自然世界。
- 首句“檐前当树阑珊”以极简的画面呈现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使读者能够立即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 “竹外鸣鸠往还”则引入了动态的元素,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活力。
- “蔷薇开遍东山”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象征着希望和新生。这种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是心灵的触动。
- 这首诗不仅是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生命、自然和美好的颂扬。它让人思考如何更好地珍惜和保护这个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