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十年无一字,雷雨荒山走魑魅。
垂老不知行路难,翻向衡门纪灾异。
眼中五岳分秋毫,笔底风霜半憔悴。
朅来燕市三日游,击筑泣下常幽忧。
城云不动冻日白,对酒忽忆梁园秋。
信陵门下宾客尽,魏王池台烟树愁。
信阳王君鹰扬质,众中与我情常密。
肯将肝胆向时人,不惜皮毛见胶漆。
高牙大蕣手自取,翠羽金膏漫相失。
长安大道霜日晴,赤骠蹀躞黄金缨。
每携斗酒慰寒谷,并问生涯怜杜蘅。
四郊逡巡马常备,百函矢口书还成。
慷慨相逢久相别,百年草草何愁绝。
壮士空存越石心,老妻但笑张仪舌。
归去天南忆旧游,茅堂昼掩青溪雪。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
译文:
读书十年无一字,
雷雨荒山走魑魅。
垂老不知行路难,
翻向衡门纪灾异。
眼中五岳分秋毫,
笔底风霜半憔悴。
朅来燕市三日游,
击筑泣下常幽忧。
城云不动冻日白,
对酒忽忆梁园秋。
信陵门下宾客尽,
魏王池台烟树愁。
信阳王君鹰扬质,
众中与我情常密。
肯将肝胆向时人,
不惜皮毛见胶漆。
高牙大蕣手自取,
翠羽金膏漫相失。
长安大道霜日晴,
赤骠蹀躞黄金缨。
每携斗酒慰寒谷,
并问生涯怜杜蘅。
四郊逡巡马常备,
百函矢口书还成。
慷慨相逢久相别,
百年草草何愁绝。
壮士空存越石心,
老妻但笑张仪舌。
归去天南忆旧游,
茅堂昼掩青溪雪。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和表达作者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忠诚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的赞美。
首句“读书十年无一字”,表达了诗人在长时间的学习中没有取得任何成就的无奈和挫败感。这种心情在第二句“雷雨荒山走魑魅”中得到了体现,雷雨中的荒山仿佛被魑魅所侵扰,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动荡不安。
第三句“垂老不知行路难”,反映了诗人虽然年纪已大,但仍然对人生道路充满疑惑和困惑。这种迷茫和困惑在第四句“翻向衡门纪灾异”中得到了表达,诗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选择回归到家乡,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解脱。
第五至七句“眼中五岳分秋毫,笔底风霜半憔悴。朅来燕市三日游,击筑泣下常幽忧”,描绘了诗人在京城长安的生活经历。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感受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这些经历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使他常常感到忧伤和痛苦。
第八至十句“城云不动冻日白,对酒忽忆梁园秋。信陵门下宾客尽,魏王池台烟树愁”,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京城长安的生活感受。他观察到城市的繁华与冷漠并存,感受到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同时,他也怀念起故乡的美景和亲情,以及曾经的友情和信任。
十一至十四句“信阳王君鹰扬质,众中与我情常密。肯将肝胆向时人,不惜皮毛见胶漆。”,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感情和坚定的信念。他愿意为了朋友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不惜与世俗势力对抗到底。这种精神在最后两句“慷慨相逢久相别,百年草草何愁绝。壮士空存越石心,老妻但笑张仪舌”中得到体现。诗人在告别朋友时深感不舍和悲伤,但他坚信自己的忠诚和信念能够经受住考验。
十五至十七句“归去天南忆旧游,茅堂昼掩青溪雪”。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之情。他渴望回到家乡,享受宁静和自由的生活。同时,他也期待着再次见到老朋友,共同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这种情感贯穿于整首诗歌之中,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