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黄亦异姿,受病得君知。
可奈清秋老,虚承白露滋。
鸟归步怯重,池照影先垂。
好教柴门掩,无令见秃枝。
诗解
将落叶
- 此句描绘了落叶在秋风中飘落的场景,形象地表达了秋天的到来。
- “落叶”是秋天的象征,通过描写落叶,诗人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与赞美。
- 关键词“落叶”和“秋”是此句的核心元素,代表了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
红黄亦异姿
- 这句话描述了树叶由绿变黄再变红的过程,体现了秋天色彩的变化。
- “异姿”意味着不同的姿态,突出了秋天树叶色彩变化的丰富多样。
- “红黄亦”强调了颜色的多样性,而“异姿”则表达了这些色彩变化的独特性。
受病得君知
- 这句诗表达了叶子在秋风中受到损害后,被诗人所感知。
- “受病”可能指的是叶子受到风、雨等自然因素的伤害。
- “得君知”则表明诗人对这些损伤有所察觉,并对其进行了关注和理解。
- 关键词“受病”和“得君知”共同构成了对秋风中叶子状态的描绘。
可奈清秋老
- 这句话表达了叶子在秋风中的衰老,暗示着秋天的结束。
- “清秋老”直接描述了秋天的季节特点,即秋天的寒冷和萧瑟。
- “可奈”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衰老过程的无奈或惋惜之情。
- 关键词“清秋”、“老”和“无奈”共同构成了对秋天景象的深入描绘。
虚承白露滋
- 这句诗表现了叶子在秋天接受露水滋养的景象。
- “虚承”意味着叶子在秋风中承受着露水的滋养。
- “白露”是一种秋季的露水,通常出现在深秋时节。
- 关键词“白露”、“滋”和“虚承”共同展现了秋天植物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鸟归步怯重
- 这句诗描绘了鸟儿在秋天回到巢中时的谨慎行为。
- “鸟归步怯重”形象地表达了鸟类在迁徙过程中的谨慎和小心。
- “步怯重”意味着鸟儿在返回时步伐变得沉重和缓慢。
- 关键词“鸟”、“归”、“步”、“怯重”共同构成了对鸟儿迁徙行为的生动描绘。
池照影先垂
- 这句诗表现了秋天池塘中倒映着树影的美丽景象。
- “池照影先垂”形象地描绘了树木的影子在水中的倒映,给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感觉。
- “影先垂”暗示了影子在水中的位置和形状,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关键词“池”、“影”、“垂”共同构成了对秋天景色的细致刻画。
好教柴门掩,无令见秃枝
- 这句诗表达了保护树木不受损害的愿望。
- “柴门掩”意味着关闭门扉,防止外人打扰。
- “无令见秃枝”则是希望不要让树枝光秃,保持树木的完整。
- 关键词“柴门”、“掩”、“无令”、“秃枝”共同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珍惜和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