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沧溟浸远天,鼍音隐隐度斜川。
移情我亦成连者,一奏回风涨紫烟。

【解析】

这是一首描绘海门潮声的诗。诗人在海边,凝望远处的大海,听到海潮声,便联想到了古代传说中《列子》中的“海神”连叔,他一奏起琴来,便有紫烟从海上升起。这两句诗写诗人由远及近、由虚而实地描绘出自己眼前所见的大海景色,并巧妙地用典,将海潮声与连叔的琴声相比拟,写出了诗人对海潮声的喜爱。第三句“移情我亦成连者”,是诗人的自我感受。诗人以“移情”二字,道出了自己的心绪,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变化。第四句“一奏回风涨紫烟”,“一奏”“回风”都是指连叔的琴声;“紫烟”指海上升起的紫色云气。“紫烟”是诗人想象之景,也是连叔所奏之曲。这一句诗人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连叔弹琴的美妙动听,也表达了诗人对连叔弹奏技艺的赞叹。最后两句“此意谁人会得”,意思是:这种感受,谁能体会得到?这两句诗人感叹无人能够体会自己此时的感受。全诗通过描写海门潮声,表达出了诗人对大海、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答案】

海门潮声

极目沧溟浸远天,鼍音隐隐度斜川。

移情我亦成连者,一奏回风涨紫烟。

赏析:

“极目沧溟浸远天”是说面对大海,诗人极目远眺,海水淹没了天边,可见海阔天空,视野开阔。“沧溟”指大海,“浸远天”则表明大海无边无际,气势恢弘。“鼍音隐隐度斜川”,是说海潮声音隐隐约约,仿佛是鼍(一种动物)的叫声传来,沿着斜插在江中的小溪飘荡而来。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眼前所见海潮声的壮美景象,又暗含了诗人心中涌动的情感波澜。颔联写诗人因听潮而生感,因感而生情。“移情”二字,道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移情”就是将自己的情感移入到大自然之中。“我亦”是说诗人将自己融入大自然之中。这里,诗人把自己比作“连叔”。因为海门潮声与连叔的琴声一样悠扬婉转、悦耳动听,所以诗人将自己比作连叔。诗人还进一步想象,如果自己能像连叔那样弹奏一曲,那么,海面就会升起紫色的烟霞,弥漫开来。这两句话,既是诗人自我想象的结果,也是诗人对连叔高超琴艺的赞美。颈联写诗人由听潮生感而产生联想的过程。诗人首先想到了《列子》中的连叔,然后想到连叔演奏时的神态。诗人用“移情”二字概括了自己的感受。这一部分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表现了诗人对海门潮声的热爱之情。尾联写诗人的感慨。诗人感叹没有人能理解自己此刻的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