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思兮在衡阳,欲往从之湘水长。父兮驱车五马良,为国经营筋力强。
坐纡筹策驯蛮羌,指挥军饷收夜郎。出门四顾谁相将,瞻依斗极怀君王。
思之不见心烦伤。
【注释】
- 四愁诗:汉末建安时代,蜀国丞相诸葛亮为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写的一组诗,共四首。
- 所思:所思念的。
- 在:居处。衡阳:郡治名,即今湖南衡阳。
- 欲往:打算去。从之:跟随前往。湘水:湘江,发源于湖南省。
- 父兮:对父亲的称呼。驱车五马良:指父亲驾车时,马匹健壮有力。五马:古时天子、诸侯出行,前后各乘“驷马”。良:良马,好马。
- 为国经营:为国家筹划治理。筋力强:指精力充沛,有作为。
- 坐纡(yū)筹策:坐着制定谋略。纡:屈曲;引申为筹划。筹策:谋划策略。驯蛮羌(qiāng):使蛮族顺服。驯:使驯服,使归化。羌: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
- 指挥军饷收夜郎:指挥调动军队,征调军饷来征收南越地区。军饷:军队的经费。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郡名,这里泛指南方少数民族。
- 相将:相伴相随。相:相互。将:携带、陪伴。
- 瞻依斗极怀君王:仰望北斗星,怀念君主。斗极:北斗七星,古人以之象征天。
【赏析】
这首诗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写的“四愁”之一,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君王的思念之情。全诗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都表达了不同的主题。
第一部分,“我所思兮在衡阳”,描述了自己思念的地方是衡阳。衡阳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也是他的家乡所在地。这里的“思”字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部分,“欲往从之湘水长”,描述了自己想去衡阳的原因是因为那里有他的父亲,他想要追随父亲到衡阳。这里的“从”字表达了他的愿望,他想要去实现这个愿望。
第三部分,“父兮驱车五马良”,描述了他的父亲驾车时马匹非常健壮有力。这里的“驱车五马”表达了他父亲的能力和地位。
第四部分,“指挥军饷收夜郎”,描述了他负责管理军队的物资和经费,以征收南越地区的军队费用。这里的“指挥军饷”表达了他的责任感和能力。
最后一部分,“出门四顾谁相将”,描述了他出门在外时,没有人能陪伴他。这里的“相将”表达了他的孤独和无助。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明了,但情感深厚,表达了他对国家和君王的深深思念。同时,它也展示了他的责任和担当,以及他为实现理想而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