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泠岩上水,滴滴出云根。
境野烟霞寂,林深鸟雀喧。
幽龛留藓迹,怪石长苔痕。
归路逢樵叟,蒙蒙夕照昏。
置堠岩
泠泠岩上水,滴滴出云根。
境野烟霞寂,林深鸟雀喧。
幽龛留藓迹,怪石长苔痕。
归路逢樵叟,蒙蒙夕照昏。
译文:
泠泠的溪水在岩石上流淌,滴答的声音像是从云层中传来。
四周的景色宁静,烟霞缭绕,鸟儿在树林深处欢叫。
幽静的小庙里留下藓苔的痕迹,奇形怪状的石头上覆盖着绿色的苔藓。
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个砍柴的老人,傍晚的天色渐渐昏暗。
注释:
- 置堠岩:置指放置,堠是古代用来传递信号的土堆,这里指代了山岭上的烽火台。
- 泠泠:形容水流声音清脆悦耳。
- 云根:指山中的云雾缭绕之处。
- 林深:树木茂盛的地方。
- 幽龛:幽静的庙堂或洞穴。
- 藓迹:生长在石头表面的苔藓。
- 怪石:形状奇特的石头。
- 归路:回家的路上。
- 蒙蒙:形容天色微暗,即将下雨或雾气朦胧的样子。
- 樵叟:指打柴的老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某个清晨或黄昏时分,沿着山间的小道行走时所见的自然美景和与一位砍柴老人的偶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林的宁静之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诗中的“泠泠岩上水”和“滴滴出云根”形象地表达了山间溪水清澈透明、潺潺流动的声音,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而“林深鸟雀喧”则勾勒出了山林深处生机勃勃、鸟语花香的景象。此外,“幽龛留藓迹”、“怪石长苔痕”进一步突出了山石的独特韵味,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最后,“归路逢樵叟,蒙蒙夕照昏”则巧妙地将诗人与砍柴老人相遇的场景融入整个画面之中,营造出一种宁静、温馨的氛围,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