篷窗观物化,幽兴亦无涯。
翠筱抽黄箨,青林蔓白花。
蜗涎光暗石,虫蜕聚浮槎。
小憩𣂏崖瀑,清风试煮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连江舟行十首》中的第二首。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连江舟行十首(其四)
篷窗观物化,幽兴亦无涯。
翠筱抽黄箨,青林蔓白花。
蜗涎光暗石,虫蜕聚浮槎。
小憩𣂏崖瀑,清风试煮茶。
注释:
- 篷窗观物化:指通过篷窗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这里的“物化”是指自然景物的变迁。
- 幽兴亦无涯:形容内心的感受无穷无尽。
- 翠筱抽黄箨:翠绿色的竹子抽出了黄色的笋壳,这里用“黄箨”来形容竹子新生嫩绿的竹笋。
- 青林蔓白花:青色的树林中生长着白色的花朵,这里的“白花”形容春天的景色。
- 蜗涎光暗石:蜗牛的唾液在石头上留下的痕迹,这里用“蜗涎”形容石头上的苔藓。
- 虫蜕聚浮槎:虫子脱落后留下的空壳聚集在漂浮的树枝上,这里的“浮槎”指的是飘荡不定的树枝。
- 小憩𣂏崖瀑:短暂休息时欣赏瀑布的景象。
- 清风试煮茶:在微风中尝试煮茶,享受宁静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边的自然风景图。诗人通过观察篷窗外的风景,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变幻无常,内心也随之波动。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笋、青林、苔藓、树枝等元素,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宁静。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