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自植庭前树,今日人看手泽存。
元气敷荣关造化,孙枝繁衍荫丘园。
四时不改风烟色,千载犹承雨露恩。
更喜天香满书屋,远将孔桧与同论。

【注释】

考亭书院:在江西南丰,朱熹曾于此讲学。先生:指朱熹。手桧:树名,即樟树。植庭前:栽于庭院之前。今日人看手泽存:今天人们还看到了先生亲手栽下的这棵树的遗痕。元气敷荣关造化:大自然的生机蓬勃与人的创造息息相关。孙枝繁衍荫丘园:樟木的子孙茂盛,遮荫着山间的园林。四时不改风烟色:四季之中,树木葱绿,风景如画,不因岁月更迭而改变。千载犹承雨露恩:樟木千年不朽,仍然受到雨露的滋润。天香满书屋:樟木散发的香气充满整个书房。远将孔桧与同论:樟木的香气传得老远,与孔子的樟木(“孔桧”)一样受人推崇。

【赏析】

这是一首咏樟树的诗作,诗人借题发挥,以樟树喻人才,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和尊重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清新,形象生动。

首联“先生自植庭前树,今日人看手泽存”,诗人通过描写樟树的生长过程,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之意。樟树是常绿树种,四季常青,象征了人才的坚韧和持久;又因樟木香气浓郁,能驱虫防腐,所以也象征着人才的品质高尚、有才华。诗人用“手泽”二字,强调了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者的引导和栽培,寓意深远,耐人寻味。

颔联“元气敷荣关造化,孙枝繁衍荫丘园”,进一步描绘了樟树的美好景象。诗人以“元气”、“造化”等词汇,赋予樟树以神奇的力量和无穷的智慧,赞美了樟树的生命力之强盛。同时,“孙枝繁衍荫丘园”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人才比作樟树的子孙,既表明了人才的生生不息,又突出了人才对教育事业的巨大贡献。

颈联“四时不改风烟色,千载犹承雨露恩”,通过对樟树四季常青、历经风雨却依旧生机勃勃的形象描写,赞美了人才的坚韧不屈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樟树与孔子的樟树相提并论,既体现了人才的价值之高,又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崇敬之情。

尾联“更喜天香满书屋,远将孔桧与同论”,诗人以樟树的香气满溢书房为喻,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和尊重之情。诗人希望樟树的香气能远播四方,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和珍视人才,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与孔孟圣贤一样,致力于培养人才的崇高理想。

整首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语言简练,意境清新。诗人通过咏颂樟树,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