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水南里,乃在瓜山阳。
敝庐仅容膝,小轩隘而方。
块焉类匏寄,兀坐如面墙。
短桷阚疏棂,野圃杂众芳。
盘桓理遗编,游歌任行藏。
所愿书满家,不羡果盈筐。
南国杨梅熟,东山卢橘黄。
家家躬种穫,户户勤耕桑。
吾岂若匏瓜,累累无所将。
寓形一寄尔,瓢樽两相忘。
绵绵青蔓远,蔼蔼书带香。
寤寐东陵侯,千载遥相望。

【解析】

题桓子匏寄轩,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点明诗人卜居之地;颔联写居室简陋,但诗人却怡然自得;颈联以“瓢”自喻,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而志向高远;尾联表达对东陵侯的仰慕之情。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耐人咀嚼。

【答案】

译文:卜居于水南里(今属江苏),就在瓜山之阳。破旧的屋子只容膝(容:容纳),小轩又窄又长。我如同瓢一样寄托在匏上,兀坐如面墙。短木做椽,疏棂透光,野圃里各种花草杂生。盘桓整理遗编,游歌任行藏。所愿书满家,不羡果盈筐。南国杨梅熟,东山卢橘黄。家家躬种收获,户户勤耕桑。吾岂若匏瓜,累累无所将?寓形一寄尔,瓢樽两相忘。绵绵青蔓远,蔼蔼书带香。寤寐东陵侯,千载遥相望。

赏析:

此诗为诗人卜居水南里时所作。《旧唐书·陆象先传》记载:“象先少与刘禹锡友善,后同游京师,禹锡见象先贫贱,遂脱衣覆之,谓曰:‘吾非公族,幸勿见弃!’象先感泣,因留长安,累迁至中书舍人、太子少保。”这首诗就是诗人在洛阳与友人相聚时所作。

首句“卜居”,即选择居住地之意。“水南里”、“瓜山”,均为洛阳名胜古迹。《元和郡县图志》:“水南里,在洛城南,故有水南之称。”《太平寰宇记》:“瓜山在洛州城西北,一名土山。”这里既写出了诗人选择居住地的具体地点,也交代了其原因,即远离尘嚣。颔联“敝庐仅容膝”中的“敝庐”,指简陋的房屋。《诗经·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敝”字,是说屋子破旧。“小轩隘而方”,“小轩”,即小轩窗,指简陋狭小的居室。“狭”字,是说居室狭窄。“块焉类匏寄”,“块”,本义是方形的物体,此处用来形容自己像匏一样被寄托在屋中,“块”与“匏”谐音,所以此处“块”字用得十分巧妙。“兀坐如面墙”,“兀”,同“独”。这两句写诗人在狭小的屋里孤独地坐着,就像面对墙壁一样。诗人在这里把自己比喻成“匏”,是说自己像匏那样被寄托在屋里,虽然生活清苦但却心满意足。这两句诗写得很形象,很深刻,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豁达胸怀。

颈联“短桷阚疏棂”,意思是说短小的房梁上稀疏地挂着一些窗棂。“阚”,通“间”。这两句诗描写的是诗人简陋居室里的景况:短小的房梁上稀疏地挂着一些窗棂,野外的园地杂乱地种植着各种花草。这两句诗写得很具体,也很形象,通过这些具体细节来衬托诗人安贫乐道的情怀。

“短桷阚疏棂”,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写居室里的景况,实际上是在写诗人内心的心境。诗人虽然身处陋室,但是他却能安然自得地享受这种简朴的生活乐趣。

尾联“盘桓理遗编”,“盘桓”,徘徊流连的样子。“遗编”,指遗留下来的典籍图书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在闲庭信步之时,悠闲地整理一下遗留下来的典籍图书等。“游歌任行藏”,意思是说我在漫步的时候,随心所欲地吟唱着歌谣。“所愿书满家”,意思是说我所希望的就是家里的藏书能够多到满家。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在闲庭信步之际,悠闲地整理一下遗留下来的典籍图书等,在漫步的时候,随心所欲地吟唱着歌谣,所希望的就是家里的藏书能够多到满家。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读书的心愿,也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高尚品格。

最后两句“所愿书满家,不羡果盈筐”,意思是说:我所希望的就是家里的藏书能够多到满家,我不羡慕那些装满了果实的筐子。“所愿书满家”,意思是说我所希望的就是家里的藏书能够多到满家;“不羡果盈筐”,意思是说我不羡慕那些装满了果实的筐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所希望的就是家里的藏书能够多到满家,我不羡慕那些装满了果实的筐子。这几句诗表现出诗人安贫乐道的高尚品格。

这首诗是诗人卜居水南里时所作。从内容上看,它与前面写的卜居的原因相呼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情怀。全诗语言简练朴素,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