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催人鬓易丝,男儿谁分老柴扉。
功名君趁妙年立,出处人生识者稀。
仕路东西成远别,交情贫富莫相违。
长安多少真豪杰,未数裘轻与马肥。

【注释】

  1. 寄石滩陈仕行:寄赠给石滩的陈仕行。陈仕行,不详姓名。石滩,地名,当在今陕西省境内。
  2. 岁月催人鬓易丝:岁月无情地催促着人的衰老,不知不觉地使人们鬓角的发丝变白。
  3. 男儿谁分老柴扉:男子汉谁能分辨出何时应该回家过上柴门之内的安逸生活?这里指男子汉应趁着壮年建功立业。
  4. 功名君趁妙年立:功名事业应当趁着青春年少的时候建立起来。“妙年”,指年轻时期。
  5. 出处人生识者稀:人生的道路千差万别,只有少数有识之士才能理解。“识”,了解。
  6. 仕路东西成远别:仕途之路是东是西,往往造成人们的长期离别。
  7. 交情贫富莫相违;友谊的深浅,与贫富贵贱无关。
  8. 长安多少真豪杰:长安(今西安)有许多真正的英雄豪杰。
  9. 未数裘轻与马肥:没有比穿皮裘和骑骏马更加轻松愉快的事情了。这两句诗以豪放的笔调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写友人的容颜已见苍老,鬓边白发日渐增多,暗示友人已到了该归家享受安宁生活的年纪。第二句说:男儿岂能因年华老去而放弃追求功名利禄、建功立业的事业呢?“谁分”,即“何能”。这句表明诗人认为,男子汉应趁着年轻时努力争取功名。第三句指出:建功立业的事业应当趁着青春年少的时候建立起来。“妙年”,指青年时期。
    四、五两句,诗人从仕途的远近来写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因为仕途是东是西,常常导致人们的长期离别。五六句则是说:友情之浅深与贫富贵贱无关。“交情”,情谊。“穷达”原指贫富,此处泛指贫富贵贱。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友谊和真挚的祝愿。
    七、八句写友人即将离京南下的情景。“柴门”,指简陋的房子,借指隐居之地。“柴扉”,用《庄子·逍遥游》中庄周辞楚的故事来形容隐居的生活。“老”,语出苏轼《定风波》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九、十句写友人即将远赴长安,诗人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劝勉友人不要过于珍视皮裘与骏马之类物质上的享受,因为那都是浮云般的东西。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诗语言质朴,格调高亢雄浑,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性格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