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君窗下竹,萧瑟起清风。
积爽延秋入,流阴荡暑空。
翠涛翻枕簟,珠佩绕房栊。
梦醒衣裳冷,疑游湘水东。
【注释】
- 俞君宜:作者的朋友,名字不详。天界寺:在今安徽合肥,为晋代僧人支道林所建,故址在今合肥市南郊。
- 斋中:指天界寺内僧徒的斋堂。窗前:指寺院内的窗户。丛竹:竹子丛生,多用来形容环境幽静。
- 爱其窗前丛竹漫赋:喜爱这窗前的竹林,于是写下此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 萧瑟起清风:形容风吹动竹林发出萧瑟的声音,仿佛有秋风刮过一样。
- 积爽延秋入:积累的凉爽气息延伸到了秋天。爽:凉爽,清新。延:延续。
- 流阴荡暑空:流动的阴凉之气使夏天的气息消散,仿佛天空都显得空旷。阴:凉意,阴气。
- 翠涛翻枕簟(diàn):青色的浪花涌动,仿佛翻滚到了枕头和被褥上。翠涛:青色的波浪,形容水流。翻:翻滚。
- 珠佩绕房栊(lóng):像珠宝一样的装饰品环绕在房间的门口和窗边。珠佩:珍珠玉器等贵重饰物。绕:环绕。
- 梦醒衣裳冷:梦境醒来时发现衣服都已经冷了,形容睡得很晚或做了很多梦。
- 疑游湘水东:怀疑是在往西洞庭湖的方向行走。湘水:即湘江,流经湖南,是长江的重要支流之一。
【译文】
喜爱俞君宜窗下那丛竹,萧瑟之声起秋风。
积累的凉爽气息延到秋季,夏日余温已消散于空中。
青波翻滚如枕簟,珍珠般饰品环绕房栊。
梦醒时分衣裳犹带凉,疑是湘江之水向东行。
【赏析】
这首《过俞君宜天界寺斋中》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五律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山水情趣。
开头两句“爱君窗下竹,萧瑟起清风。”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俞君宜的喜爱之情,并赞美了窗外的竹林。这里的“萧瑟”指的是风声,而“清风”则描绘了竹林随风摇曳的景象。这种描述方式既生动形象又富有诗意,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这片竹林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的句子“积爽延秋入,流阴荡暑空。”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气息如何影响竹林,以及它如何在夜晚降临。这里的“积爽”指的是积累的凉爽气息,而“延秋入”则表示这种气息如何逐渐渗透到整个空间。同时,“流阴荡暑空”则表达了夜晚的凉爽气息如何使夏日的炎热消退,让整个空间变得空旷起来。
第三联“翠涛翻枕簟,珠佩绕房栊。”则是具体描绘了竹林与卧室之间的互动关系。这里的“翠涛”指的是青色的波浪,形容水流,而“翻枕簟”则描绘了水流如何拍打在枕头和被褥上。同时,“珠佩绕房栊”则描述了珍贵的饰品如何环绕在房间的门口和窗边。
最后一句“梦醒衣裳冷,疑游湘水东。”则将梦境与现实紧密相连,表达了诗人对梦境的留恋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这句诗中的“衣裳冷”既指梦中的感觉,也暗示着诗人醒来时的清醒状态。同时,“疑游湘水东”则表达了诗人对梦境的怀疑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物外、与世无争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