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驾长虹至,龙归古洞春。
山门新霁雨,石路净纤尘。
得句先呈佛,长歌不属人。
所嗟山下径,来往入迷津。

【注释】

雨后上方寺:雨后天晴,上方寺上空出现了彩虹,是佛家七宝之一。龙归古洞春:龙归洞中,春光明媚。山门新霁雨:上方寺的门在雨后的清晨刚刚放晴,有雨后的新鲜空气。石路净纤尘:石上的小路干净无尘。得句先呈佛:得到诗的灵感,就把它献给了佛祖。长歌不属人:我唱的歌,没有人能听懂。所嗟山下径:我所走的山路,都是被人们走过的迷途。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任处州(今浙江丽水)司户参军时(公元805年),描写了诗人游览雨后的上方山景色,抒发自己对人生道路迷茫的感慨。诗的前四句写景抒情,后两句则以“所嗟”领起,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迷茫的感慨之情。

前四句,描写了雨过天晴之后,诗人游览上方寺所见的美景。首句说:“雨后上方寺”,点明时间是在下雨之后;二句是说,天空出现彩虹,是佛家七宝之一,表明这是一处名胜之地;三句说:“龙归古洞春”,描绘出一幅龙飞回洞中的生动景象,说明这是一处幽静之地;四句写山门在雨后的清晨刚刚放晴,有雨后的新鲜空气。这四句写景抒情,渲染出了一种清幽宁静、生机勃勃的氛围,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道路迷茫的感慨之情。“得句先呈佛,长歌不属人”,意思是说:我得到一句好诗后,首先献给佛祖;我吟咏诗歌的时候,却无人能够理解。这里,诗人以佛家的“无我”、“舍我”为喻,表达出自己与世人不同的独特感受和心境。“所嗟山下径,来往入迷津”,意思是说:我所走的山间小道,正是人们常常往来的地方,而我却在其中迷失了方向。这里,诗人用“迷津”比喻人生的歧途,表现了自己对人生前途的迷茫之感。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清新淡雅,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