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生松下奏笙簧,枕石闲眠白昼长。
飒矣不知三伏日,冷然如洒万峰霜。
徂徕自是乘凉地,河朔休夸避暑觞。
借问秋声谁善赋,大夫高韵叶清商。
风生松下奏笙簧,枕石闲眠白昼长。
飒矣不知三伏日,冷然如洒万峰霜。
徂徕自是乘凉地,河朔休夸避暑觞。
借问秋声谁善赋,大夫高韵叶清商。
诗意与译文:
- 诗句释义:
- “风生松下奏笙簧”:形容风在松树中吹过,发出的声音如同在奏乐一般。
- “枕石闲眠白昼长”:指人躺在石头上休息,白昼非常漫长。
- “飒矣不知三伏日”:意为风吹来时,人们甚至忘记了三伏天的存在。
- “冷然如洒万峰霜”:形容风吹过松林后,松针上的露水像千万道霜花一样落下。
- “徂徕自是乘凉地”:徂徕山自然成为了人们避暑的好地方。
- “河朔休夸避暑觞”:河朔地区(河北一带)的人们不再夸耀他们的凉爽天气了。
- “借问秋声谁善赋”:询问谁能写出好的秋天的诗篇。
- “大夫高韵叶清商”:比喻这首诗的韵律和节奏就像高雅的音乐一样。
- 赏析:
-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艺术表达的热情。通过风、松、石等元素的运用,构建了一个既宁静又动感的夏日场景,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造诣。
- 诗中的“风”、“雪”、“霜”、“泉”等自然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性和画面感,使人仿佛置身于那清凉而宁静的山林之中。
诗歌还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季节更迭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