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何处好,湖水浸长桥。
月出摇波光,灵鹊若可招。
醉后发清啸,空江动回潮。
何须登绝顶,高险多风飙。
【注释】
姑苏:苏州,今属江苏。八景:指苏州的八种著名风景,即“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网师园、留园、环秀山庄、艺圃、虎丘”。支硎山:在苏州市西南郊,为吴中名胜。
【赏析】
此为咏苏州支硎山诗。首联写支硎山的景色,颔联写月出后支硎山上的风光,颈联写游人醉后的感受,尾联抒发了作者对登高远眺的厌倦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咏支硎山的经典之作。
上方何处好,湖水浸长桥。
月出摇波光,灵鹊若可招。
醉后发清啸,空江动回潮。
何须登绝顶,高险多风飙。
【注释】
姑苏:苏州,今属江苏。八景:指苏州的八种著名风景,即“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网师园、留园、环秀山庄、艺圃、虎丘”。支硎山:在苏州市西南郊,为吴中名胜。
【赏析】
此为咏苏州支硎山诗。首联写支硎山的景色,颔联写月出后支硎山上的风光,颈联写游人醉后的感受,尾联抒发了作者对登高远眺的厌倦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咏支硎山的经典之作。
今夕是何夕,开尊不厌频。 乾坤翻阅世,儿女暗催人。 守岁更声尽,迎年乐事新。 谁持树柏酒,一寄岭梅春。 今夕是何夕,开尊不厌频。 - 解释: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时刻的美好感慨,认为今晚是如此的特别和值得纪念,因此频繁地打开酒杯享受美酒。"是何夕" 是一种古语用法,常用于表达“今夜是什么夜晚”的意思,这里强调了时间的不可复制性和今晚的非凡。"开尊" 指开启酒器,享受美酒
注释: 1. 春山试一登:春天的山林,尝试一下登山。 2. 野村皆禁火:野外的村庄都禁止用火。 3. 此独传灯:唯独这个寺庙里还点着灯火。 4. 空谷闻幽鸟: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鸟儿的叫声。 5. 流云傍定僧:流动的云彩伴随着修行的僧人。 6. 晚归休待月:晚上回家不用等月亮了。 7. 人已踏金绳:人们已经踩着金光闪闪的绳索。 赏析: 《寒食虎丘》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是一个画面
【注释】 雨后上方寺:雨后天晴,上方寺上空出现了彩虹,是佛家七宝之一。龙归古洞春:龙归洞中,春光明媚。山门新霁雨:上方寺的门在雨后的清晨刚刚放晴,有雨后的新鲜空气。石路净纤尘:石上的小路干净无尘。得句先呈佛:得到诗的灵感,就把它献给了佛祖。长歌不属人:我唱的歌,没有人能听懂。所嗟山下径:我所走的山路,都是被人们走过的迷途。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任处州(今浙江丽水)司户参军时(公元805年)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部分的内容然后一一进行概括即可。本题属于综合考查诗作的内容要点。首先明确一下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要求逐句解读诗歌,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和注释进行分析赏析。 (1) “夏日过赵凡夫定山别业”:夏天路过赵凡夫的定山别业。 (2) “元同蒋诩径”:“元同”即元同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蒋诩径”指蒋诩路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离失所,困顿于四川时所作。 “黯黯灯前语,愁来发浩歌。”意思是说,诗人在昏暗的灯前与朋友交谈,愁绪袭来时便慷慨长啸,高歌一曲。这两句诗写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欢乐场景,但紧接着一句“河清不待我”,又使这种欢乐戛然而止。 “河清不待我,日落几挥戈。”意思是说:河水清澈透明,不需要等到我来才变得清澈。太阳落山了,我也该回家休息了。这里用“河清”“日落”来比喻人生短暂
夏日过赵凡夫定山别业 其四 天池当面卓,仙茗有云芽。 麋鹿随双屐,图书足五车。 论诗疑白社,叩诀秘丹砂。 借问愚公谷,何如此地嘉。 注释: 1. 天池当面卓:指天池在此处显得特别醒目。 2. 仙茗有云芽:形容茶如云朵般洁白,口感细腻。 3. 麋鹿随双屐:形容自己与自然和谐相处,仿佛是一只麋鹿跟随自己的两只鞋。 4. 图书足五车:比喻拥有的书籍数量多得可以装满五辆车。 5. 论诗疑白社
夏日过赵凡夫定山别业 其二 自辟东南境,谁夸十九泉。四围山作国,一线路通天。 龙性难降俗,猿心入定禅。石田无陇亩,种药本耕烟。 注释: 1. 自辟东南境:自己开辟了东南方向的地方。 2. 谁夸十九泉:谁夸赞这里的水有十九个泉眼。 3. 四围山作国:四周的山如同国家一样环绕着这个地方。 4. 一线路通天:一条小路直接通往天上。 5. 龙性难降俗:龙的本性难以被世俗所污染。 6. 猿心入定禅
注释: 宦海嗟无岸,名山别有春。 官场如大海没有边际,名山却另有一番生机。 遥从栖隐处,再觅姓庞人。 远远地追寻隐居的地方,又寻找姓庞的人。 野鸟时窥客,幽花不笑贫。 野鸟不时窥视客人,但幽花却并不嘲笑贫穷。 坐邻支遁宅,今古并劳尘。 我坐在支遁的宅院旁边,古今都让人感到疲倦。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游览赵凡夫定山别业的情景。诗人感叹官场如大海无边无际,而名山却另有一番生机
闻砧 千门明月里,清响落云端。 谁道繁砧杵,皆经制绮纨。 无衣秋赋急,邻烛夜光残。 寄语琼楼妇,重帘未觉寒。 注释:砧,古代捣衣用的石制或木制工具;云,云朵;绮纨,指丝织品。 赏析: 这是一首写女子思夫的闺怨诗。全诗通过写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表现了女子在深宫中孤独寂寞的生活和内心痛苦的情感。前四句写女子在月光下听到远处传来的砧声,想象着丈夫也在月下为家人劳作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
【注释】 过雨沾山翠,淙淙万玉流:经过雨水的冲刷,青山被染上绿色,山中溪水潺潺流淌。 重檐,指层层屋檐。飞瀑布,指从山上流下来的急湍水流。披,穿。赤城,山名,在今河北省赞皇县西南。游,游览。 【赏析】 《夏日过赵凡夫定山别业 其五》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组诗作品。这组诗描写了诗人游览定山别业所见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热爱之情。首句写景,次句写人,最后两句写情,全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形象。
【诗句释义】 姑苏八景之一:支硎 太湖,一个广阔的湖面。难道说它只是一片汪洋大海吗?天地间不过是一勺水。 我的心灵没有边界,浩瀚无边。就像这汪汪的大湖也如此。 夜幕降临后,风浪平息,我坐在明镜般的湖水里。 湖心伫立着五彩缤纷的云彩,思绪飘渺如仙子。 【译文】 太湖岂非辽阔无边,天地间只此一池碧水。 我心中无垠无际如同湖海,浩荡如斯亦复如此。 夜晚到来风浪已止,人便安坐湖中映影。 湖心伫立云彩斑斓
姑苏八景之一,五言古诗。 支硎山位于苏州市西南的虎丘区,因山形如剑而得名。吴王阖闾曾在此铸剑,故又称“阖闾剑池”。支硎山以奇石、古迹而著称。这首诗描述了支硎山的美景和诗人对古人的思考。 支硎山的美景和诗人的思考。诗人在支硎山游览时,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精神。他看到了吴王坟踞虎的景象,也看到了生公石的传说。这些景象激发了诗人的思考,他感叹自己的渺小与古人的伟大。同时,他也感到历史的沧桑
姑苏八景五言古有序支硎支公固好禅,何事偏爱马。至今饮马处,春水潺潺泻。王生立佳城,近在马涧下。因悟无生法,四大皆幻者。 支硎,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是姑苏八景之一。支硎山原名支公山,山上有灵岩寺。支公本为禅宗高僧,对佛学颇有研究,但他却偏爱骑马,这在常人看来颇为奇怪。然而,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使支公的禅学思想更加深刻和独特。 支公与马的关系,不仅反映了他的个人喜好
支硎的诗句释义及译文如下: 1. 姑苏八景五言古有序:这是一首诗的题目,其中“八景”指的是苏州地区的八大景观,而“五言古”则表明这首诗是采用五言古诗的形式。 2. 灵岩有古寺:灵岩山有一座古老的寺庙。 3. 人道馆娃宫:人们常提到吴王夫差的馆娃宫。 4. 不识西施貌:诗人无法辨识西施的容貌。 5. 禅宗色是空:禅宗中认为一切颜色都是虚幻的。 6. 采香幽径没:在幽深的小径上采摘香草。 7.
``` 姑苏八景 支硎 池边多灵草,山客和云拾。 若不得惠泉,碧乳成枯涩。 何如莲花石,风露寒仍吸。 仙根自玉井,千年方结实。 注释:姑苏地区著名的景观之一是“支硎”,位于苏州。这首诗描绘了支硎的美景,以及山中灵草的生长环境。山中的灵气充沛,吸引了许多山客前来寻找。如果不能找到清澈的惠泉,那么这里的碧绿泉水就会变得干涸和贫瘠。相比之下,莲花石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即使受到风露的影响
支硎,今称吴门别山、灵岩山; 支硎的诗意赏析: - 诗句解释与翻译 1. “谁言城市近”:谁说城市离得近,表达对自然景观的向往。 2. “别是一仙源”:这里“仙源”指仙境,意味着支硎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仙境。 3. “不用闷深洞”:无需去偏僻的地方,直接到达支硎。 4. “扁舟自到门”:通过简单的小船就能到达支硎。 这首诗通过对苏州地区支硎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向往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