缨络幢幡斗巧工,绣成非色亦非空。
慈容普向金针现,不尽婆心万缕中。
赏析:
“绣观音”是一首描绘刺绣工艺的诗,通过精巧的针线活,表现了刺绣观音的美丽和神圣。这首诗通过对观音像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刺绣技艺的高超和观音形象的美态。
译文:
缨络幢幡斗巧工,绣成非色亦非空。
慈容普向金针现,不尽婆心万缕中。
诗句释义及注释:
- 缨络幢幡斗巧工 - “缨络”指头冠上的珠宝装饰,“幢幡”则是指佛教中的法器,这里形容刺绣工艺精美复杂。“斗巧工”表明这是一门需要极高技巧的活动。
- 绣成非色亦非空 - “非色”意指这种刺绣作品虽然色彩斑斓却并非真实物体。“非空”则强调了其内在的精神性和超越性的美感。
- 慈容普向金针现 - “慈容”指的是慈悲的容貌。“普向”意味着普遍地展现。“金针”通常用来比喻精湛的刺绣技术。这里强调的是观音像的慈祥面容通过刺绣工艺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 不尽婆心万缕中 - “不尽心”可能指的是作者在描述时有所保留或难以完全表达的意思;“婆心”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慈悲的心肠,“万缕中”暗示了观音形象细节丰富,如同千丝万缕一般细腻。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将刺绣观音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诗中不仅描述了刺绣的技巧和观音像的美丽,还表达了对观音慈悲形象的赞美之情。这种艺术形式在古代常被用于宗教和文化的传播,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