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不到阖闾城,花事阑珊却此行。
万佛阁深留塔影,小吴轩静度莺声。
松林月暗山精泣,石磴人稀磷火明。
野衲那知兴废事,只将经卷了生平。

【注释】

次韵其一:第二道诗。

一春不到阖闾城:春天里,我还没有去过苏州的虎丘山。阖闾城指苏州。

花事阑珊却此行:因为花开时节已过,所以没有去虎丘。花事阑珊指花事凋零,这里指花开时节已过。

万佛阁深留塔影:万佛阁在虎丘山上,是唐代的建筑,有塔。

小吴轩静度莺声:小吴轩是宋代的亭子,在虎丘山上,这里是说小吴轩安静地听着莺声。

松林月暗山精泣:月光下,树林里的山精(神话中的山林动物)在哭泣。

石磴人稀磷火明:石头台阶上人迹稀少,磷火(一种发光的矿物质)发亮。

野衲那知兴废事:野衲不知道兴亡大事。野衲,佛教中修行未成的人,这里指僧人。

只将经卷了生平:只是把经卷当作一生的学问。经卷,佛经卷轴。

【赏析】

《次韵其一》写于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是诗人游历苏州后所作。

首联“一春不到阖闾城,花事阑珊却此行”,起句开门见山,点出时间、地点和缘由,交代自己此次来苏州的目的。一“不”字道出了作者对苏州的向往,也表达了自己对花事凋零之遗憾;“却”字则表明自己因花事阑珊而未能游览苏州。

颔联“万佛阁深留塔影,小吴轩静度莺声”,写虎丘山万佛阁和小吴轩上的景色。“万佛阁”是唐代的建筑,有塔,是虎丘名胜之一。“小吴轩”是宋代的亭子,位于虎丘山上,是游客休息的好地方。“深”、“静”二字用得贴切,写出了虎丘山万佛阁和小吴轩上的宁静、幽静。“留塔影”和“度莺声”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虎丘山万佛阁和小吴轩上的美景。

颈联“松林月暗山精泣,石磴人稀磷火明”,描写了虎丘山的松林和石阶的景象。“松林”指松柏林子,为虎丘山的著名景点,“月暗”和“松林”相照面,表现出虎丘山夜晚的静谧和神秘感。“石磴”指老虎洞前的石阶,“人稀”与“磷火明”相映衬,表现了虎丘山夜晚的清冷和幽静。

尾联“野衲那知兴废事,只将经卷了生平”,表达了诗人对于兴废之事的看法和自己的人生态度。“野衲”指佛教中修行未成的人,这里指僧人。“兴废事”指的是兴废之事,这里指虎丘山的历史变迁。“经卷”指佛经卷轴,这里指诗人所追求的知识。“了生平”指完成自己的一生追求,即通过学习佛经来领悟人生的道理。

这首诗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描绘虎丘山的景色、人物、历史变迁等元素,展现了虎丘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时,诗人通过对虎丘山的描述,表达了对兴废之事的看法和自己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