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阗几载洮阳上,临难方图籍寇兵。
但说调鹰饥可食,宁知养虎患非轻。
涂穷反噬三湘地,风靡长驱八桂城。
常武不歌天亦老,琵琶又作过船声。
湘南杂咏三首是明代诗人刘三吾创作的一组诗。以下是对这三首诗的逐句释义:
- 于阗几载洮阳上,临难方图籍寇兵: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战争前夕的场景,诗人在洮阳上停留了许久,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战争。这里的“于阗”和“洮阳”分别指的是地名,而“临难方图”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的准备态度。
- 但说调鹰饥可食,宁知养虎患非轻:诗人在这里用寓言的方式表达出一种深刻的警示。他提到“调鹰”,意指训练鹰捕捉食物以供食用,这里象征着为了眼前的小利益而牺牲长远的利益。接着,他又提出“养虎”,暗示着放纵恶行会带来更大的祸害。
- 涂穷反噬三湘地,风靡长驱八桂城:这里的“涂穷反噬”和“风靡长驱”都用来形容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前者意味着战争带来的灾难会反过来伤害到那些卷入其中的人们;后者则强调了战争的广泛影响,不仅仅是战场上的敌人,连和平地区也会受到波及。
- 常武不歌天亦老,琵琶又作过船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变化的无奈和感慨。这里的“常武”可能是指一种古老的乐曲或诗歌形式,而“歌天亦老”意味着即使是这样的艺术形式也无法改变时局的衰老和衰败。最后,“琵琶又作过船声”则暗示了战争的持续和不断的动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困扰和悲伤,就像船上的琵琶声一样不断传来,让人心生哀愁。
《湘南杂咏三首》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这些诗句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