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自王亦豪雄,藩屏东南一旦空。
使眷为谁归火底,俘囚何面见江东。
王封有愧非殊锡,死去无碑可表忠。
粳稻只今谁阻遏,海门元与直沽通。

姑苏即事

姑苏自王亦豪雄,藩屏东南一旦空。 使眷为谁归火底,俘囚何面见江东。 王封有愧非殊锡,死去无碑可表忠。 粳稻只今谁阻遏,海门元与直沽通。

注释:

  • 姑苏:苏州的别称。
  • 藩屏:守护屏障。
  • 一时:一时之间。
  • 使眷:使者。
  • 何面:如何面对。
  • 王封:指被废的南明皇帝。
  • 殊锡:特别的恩赐。
  • 粳稻:一种水稻,这里用来比喻粮食。
  • 海门:古代地名,这里代指大海。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文人杨基在苏州时所作,反映了当时南明灭亡后,苏州一带的荒凉景象和人们对亡国之痛的哀叹。全诗通过对姑苏(也就是苏州)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南明王朝兴亡的感慨以及对故国情怀的怀念。

首句“姑苏自王亦豪雄,藩屏东南一旦空”,描绘了姑苏昔日的辉煌,但随后一句“藩屏东南一旦空”,则透露出这种辉煌转瞬即逝,使得整个城市陷入了一片荒凉之中。这里的“藩屏”,原指守卫边疆的屏障,引申为守护一方安宁的象征,而“一朝空”则意味着这一切突然之间化为乌有,象征着国家的覆灭和人民的苦难。

次句“使眷为谁归火底,俘囚何面见江东”,进一步描绘了战乱带来的悲惨局面。使臣们被迫逃离到火中之地,俘虏们则失去了尊严,面对江东,这个词语在此处有着特殊的含义,既代表了故乡也代表了他们所遭受的苦难。这里的“何面”一词,表达了俘虏们内心的无奈和悲伤。

第三句“王封有愧非殊锡,死去无碑可表忠”,则是对南明朝廷的一种讽刺。南明虽然被封赏,但却显得有些惭愧,因为其最终的结局并没有像其他王朝那样得到后世的认可和纪念。这一句也暗含着作者对于南明王朝的不满和失望之情。

最后一句“粳稻只今谁阻遏,海门元与直沽通”,则以粮食和海门作为象征,寓意着国家的现状。在这里,粳稻代表着人民的生活,海门则是通往外界的通道,原本与直沽相通的地方,现在却成为了阻碍人民生活的障碍。这一句既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也体现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姑苏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生活的现实状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亡国之痛的哀伤和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