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因轻浪叠晴沙,又趁回风拥钓槎。
莫怪狂踪易飘泊,前身不合是杨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运用了哪些手法及其效果。注意不要出现错字。

“乍因轻浪叠晴沙,又趁回风拥钓槎”,浮萍刚刚因轻浪叠在晴沙上,又趁回风拥着钓船的船桨。这两句是描写浮萍随水漂荡,随风飘摇的生动画面,写出了浮萍的漂泊不定。

“莫怪狂踪易飘泊,前身不合是杨花”,不要责怪它(浮萍)的踪迹容易漂泊不定,它的前身不应该是杨花吗?“莫怪”是不要说的意思,“狂踪易飘泊”写浮萍的漂浮不定,“前身不合是杨花”则是说,它的飘零无定,和柳絮(杨花)很像。“合”通“该”。

【答案】

译文:

那初生的浮萍刚因为轻浪叠在晴沙上,又趁回风吹着钓船的船桨。

不要说我那飘忽不定的踪迹,我的前身就是不应该像杨花那样飞来飞去吗?

赏析:

首句写浮萍初生。“乍”字,点出时间,即刚一发芽;“因轻浪”三字,既写浮萍之生得艰难,更见其生后之飘渺无凭;“叠晴沙”三字,则以“晴沙”衬“浮萍”,使之显得生机勃勃,可爱可亲。二句紧承上文,写浮萍随风而动。“又”字,表明这是第二次行动,与第一句中的“乍”字相呼应;“趁”字则突出浮萍之主动、积极。“回风拥钓槎”五字,描绘出一个风顺水阔的景象:回风拂面,带着丝丝凉意,似乎也吹动了水中的浮萍。“拥钓槎”三字,把浮萍之飘摇、无依无靠写得入木三分。末句写浮萍之飘泊不定,并由此想到柳絮。“莫怪”二字,道出了作者对浮萍的同情。“狂踪”二字,既写出了浮萍之流连忘返,也写出了作者对浮萍的惋惜之情。“前身不合是杨花”,既指出了浮萍与杨花的相似之处,又暗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浮萍虽美,但终为杨花,不如柳絮,能成双作对,共结连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