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翳古木荫高亭,四顾青山入望平。
积雨渐催芳草绿,初晴飘动藕花明。
参差世态心难豁,俯仰浮云眼独醒。
数点轻鸥孤屿外,忘机荡漾亦相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超然台》。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翳翳古木荫高亭,四顾青山入望平。”
注释:茂密的古树遮蔽了高高的亭子,四周望去,青山连绵不绝。
赏析:首联开篇点题,以“翳翳”形容树木茂盛,为后面的景色描写奠定了基础。“荫”字描绘出树木浓密、遮挡阳光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高亭的静谧与幽深。“四顾青山”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他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

第二句:“积雨渐催芳草绿,初晴飘动藕花明。”
注释:连绵的雨逐渐催使芳草变绿,初晴时飘舞的荷花显得格外明亮。
赏析:第二联进一步描绘了雨后天晴的自然景致。“积雨”和“初晴”形成对比,突出了天气的变化。“芳草绿”和“藕花明”则分别描绘出了植物在雨水滋养下的新生命和在阳光照耀下的美丽景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第三句:“参差世态心难豁,俯仰浮云眼独醒。”
注释:世间纷扰多变的社会现象使人难以释怀,而低头看云却让我独自清醒。
赏析:第三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受。“参差世态”反映了社会的复杂多变,而“心难豁”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俯仰浮云”则象征着诗人在面对社会现实时的超然态度,他选择以旁观者的视角来看待世事,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四句:“数点轻鸥孤屿外,忘机荡漾亦相迎。”
注释:几只轻快的鸥鸟在孤零零的小岛上飞翔,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似乎也在与我相迎。
赏析:第四联通过描写鸥鸟在小岛上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忘机”意味着放下杂念,不受世俗束缚,这与诗人的超然态度相呼应。“荡漾”则描绘了鸥鸟在水中悠然自得的样子,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亦相迎”则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这首诗通过对超然台周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百态的深刻反思。同时,诗歌中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使其具有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