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朝鸣马贡飞黄,再抚羌夷出塞长。
才到交河诸部识,重经瀚海旧营荒。
客程春半时逢雨,虏地寒多夏亦霜。
从此番酋俱款附,不须生致左贤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岑参(715年—770年),字宗武,南阳郡鲁山县人,唐朝中期名将、边塞诗派开山人物之一。岑参早年家贫,有志于游侠,精骑射。开元八年进士及第,守选科明经第,补右内直长史。天宝六年,岑参首次从军,随哥舒翰出征西域,因军功擢为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市)。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归朝鸣马贡飞黄,再抚羌夷出塞长。
译文:回到朝廷后,我把马献给皇帝,马就像飞黄一样,我又要去安抚羌夷了,这次我要出塞远行。
注释:飞黄,指骏马,传说中骏马的名字。羌夷,泛指少数民族。

才到交河诸部识,重经瀚海旧营荒。
译文:我刚到交河各部,就认识了他们;又经过那荒凉的瀚海旧营。
注释:交河,汉代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交河国,位于今天的新疆吐鲁番地区。瀚海旧营,古代边防戍所,在今新疆境内。

客程春半时逢雨,虏地寒多夏亦霜。
译文:我在旅途中遇到了春天的大雨,而在敌人的土地,冬天也下霜。
注释:客程,指的是外出旅行途中的行程。虏地,指的是敌人居住的地方。

从此番酋俱款附,不须生致左贤王。
译文:现在这些部落首领都来归顺了,我们并不需要去生擒那些左贤王。
注释:此句表达了一种策略思想,认为应该通过和平的方式来实现国家的统一。

赏析:
这首诗是岑参对一位曾侍讲、送陈郎中重使西域的人的赠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友好的向往。通过对羌夷出塞的长行和归朝鸣马的献纳,诗人展现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热爱。同时,诗中的“不须生致左贤王”一句也体现了诗人对和平解决矛盾的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