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草芊芊没寺门,墙根残剥已无文。
败檐犹滴夜来雨,高树尚屯窗外云。
佳境故容僧管领,禅床时许客来分。
传虚且莫穿空谷,下有松间饮鹿群。
维摩寺(其一)
蔓草芊芊没寺门,墙根残剥已无文。败檐犹滴夜来雨,高树尚屯窗外云。佳境故容僧管领,禅床时许客来分。传虚且莫穿空谷,下有松间饮鹿群。
释义:
- 蔓草芊芊没寺门,墙根残剥已无文。
- 蔓草芊芊: 形容草丛茂盛覆盖了寺庙的门口。
- 没寺门: 草丛已经覆盖到了寺庙的大门前。
- 墙根残剥: 描述墙壁根部因年久失修而显得破旧不堪。
- 已无文: 表明这些墙壁因为长时间被草木覆盖,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文字痕迹。
- 败檐犹滴夜来雨,高树尚屯窗外云。
- 败檐犹滴: 描述屋檐破损,雨水仍然滴落。
- 夜来雨: 说明是夜晚时分,雨水从屋檐滴落。
- 高树: 高大的树木,指窗前的树木。
- 尚屯窗外云: 窗外的云彩聚集在树木之上。
- 佳境故容僧管领,禅床时许客来分。
- 佳境: 美丽的环境或景色。
- 故容僧管领: 自然美景本就适合让僧侣去管理与欣赏。
- 禅床: 僧人用来打坐修行的垫子。
- 许客来分: 允许客人来此分享这份美景和宁静。
- 传虚且莫穿空谷,下有松间饮鹿群。
- 传虚: 这里可能是指佛教的“空性”观念,即一切皆为虚幻不实。
- 且莫穿空谷: 不要穿越那些看似深邃但实际空洞的山谷。
- 下有松间饮鹿群: 山下有一片松树林,那里住着一群饮鹿的隐士。
- 松间饮鹿群: 描述了一处幽静的自然环境,其中还有饮鹿的场景,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维摩寺周围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首句以“蔓草芊芊没寺门,墙根残剥已无文”开篇,描绘了寺庙被杂草覆盖的景象,同时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接着,诗人用“败檐犹滴夜来雨,高树尚屯窗外云”两句,生动地捕捉了雨夜和清晨的自然景观,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环境中。
第三、四句则转向人文景观,“佳境故容僧管领,禅床时许客来分”,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环境的欣赏以及开放接纳来访者的态度。最后两句“传虚且莫穿空谷,下有松间饮鹿群”则是对前面诗意的升华,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迷失在追求虚无缥缈的境界中。
整首诗通过对维摩寺周围环境的细致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哲学。它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思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