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侍邕州,漫说星文似可愁。
几见太阴偏犯毕,堪怜洪水正横流。
自嗤捧土难援溺,肯信乘桴好远游。
故国不知今底事,观澜谁坐四峰楼。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解读诗歌内容,然后结合选项从手法、主题等角度分析正误及赏析。本题的考点是理解诗句的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月望日至雷塘大水始涸忆在邕州曾为李侍御言太阴犯毕豕将涉波今乃城市游鱼鳖也”,大意:五月初五日到达雷塘时,大雨刚刚停歇。我想起去年在邕州(今广西南宁)时,曾向李侍御(李德裕)诉说过太阴星犯毕宿,水将要泛滥成灾的事。现在看到城郊的大水中,游动的是鱼鳖,不禁感慨万分。

“暮春三月侍邕州,漫说星文似可愁”,大意:暮春三月(三月份)我在邕州做官,闲谈中谈到天上的星辰预示国家有灾难。好像很忧愁的样子。

“几见太阴偏犯毕,堪怜洪水正横流”,大意:好几次看见天上的太阴星偏离毕宿,可怜黄河正在横流。

“自嗤捧土难援溺,肯信乘桴好远游”,大意:自我嘲笑捧着泥土却无法挽救溺水的人民,不相信乘着小木筏可以远行。

“故国不知今底事,观澜谁坐四峰楼”,大意:我的祖国如今究竟怎么样?观赏江水的人是谁坐在四峰楼上呢?

【答案】

译文

初夏五月到雷塘,大雨刚刚停下。我想起去年在邕州,曾向李侍御诉说过太阴星犯毕宿,水将要泛滥成灾的事。现在看到城郊的大水中,游动的是鱼鳖,不禁感慨万分。

暮春三月我作官在邕州,闲聊中谈到天象,好像很忧愁的样子。

好几次看见天上的太阴星偏离毕宿,可惜黄河正在横流。

自我嘲笑捧着泥土却无法挽救溺水的人民,不相信乘着小木筏可以远行。

我的祖国如今究竟怎么样?观赏江水的人是谁坐在四峰楼上呢?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当时诗人任邕州刺史期间。诗以议论开篇,点明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接着抒发忧国伤时的情怀。前两句写自己因谈论星相而发愁,又借太阴星犯毕宿、洪水横流的征兆,抒发对时局忧虑之情。后两句则通过自己的自嘲,进一步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最后两句则是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朝廷的不满。全诗结构严密,层层递进,感情真挚深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