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冬已改仲,丹树故凝秋。
暖日千林静,寒烟一抹浮。
赤藤来旧伴,斑竹转新讴。
细细清声度,孤栖消远忧。

释义:元冬已改仲,丹树故凝秋。

注释:元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一月初;已,指已经;改,指更替;仲,古代对二月的称呼;丹树,红树;故,仍然;凝秋,凝结着秋天的寒意。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深秋季节,看到树上的丹叶依然保持着秋天的颜色,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译文:冬季的第一个月已经到来,红叶依旧凝结着秋天的气息。

赏析:首句“元冬已改仲”,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时间的变迁。元冬是冬天的第一个月,仲则是古代对二月的称呼,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仲”字既指时间,又隐含了季节变化的含义。接着,“丹树故凝秋”,诗人描绘了树木上的丹叶,它们在深秋时节依然保持着红色,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秋天的魅力。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季节的变迁,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四季更替的感慨。同时,诗人还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赤藤来旧伴,斑竹转新讴。
注释:赤藤,一种红色的藤本植物;来,动词,表示来到或出现;旧伴,以前的伙伴;斑竹,竹子上带有斑点;转,转变;新讴,新的歌声。这首诗继续描述诗人所看到的景象,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译文:那红色的藤蔓带来了往日的陪伴,斑驳的竹子传来了新的歌声。
赏析:颔联两句诗描绘了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赤藤来旧伴”中的“赤藤”是指红色的藤蔓,象征着坚韧与生命力;“旧伴”表明这些植物已经成为诗人心中的老朋友。诗人看到这些植物依旧生机勃勃,不禁感叹它们的美丽与坚韧。“斑竹转新讴”则描绘了另一种景象,这里的“斑竹”是指竹子上带有斑点的竹子,代表着岁月的痕迹和生命的延续。诗人看到这些竹子发出新的歌声,不禁感到愉悦和欣喜。这两联诗句通过对比和衬托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而富有诗意。

细细清声度,孤栖消远忧。
注释:细细,形容声音细微而清晰;清声,清脆悦耳的声音;度,度过;孤栖,独自栖息;消,消除;远忧,远离忧虑。这是最后两句诗,诗人通过对声音的描述,传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心境。
译文:细细的清音穿透空间,让我摆脱了遥远的忧愁。
赏析:尾联两句诗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情感氛围。“细细”一词强调了声音的细微与清晰,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而具有画面感。“清声”则直接点明了主题,即诗人听到的声音非常清脆悦耳。接下来,诗人通过“度”这个动作词,表达了自己能够顺利地穿越空间,感受到声音的存在。然而,他并不是被声音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声音所带来的情绪所影响。当他听到这清脆的声音时,他的心情得到了缓解,不再担忧远方的烦恼。这里的“孤栖”指的是诗人独自栖息在一个地方,没有伴侣陪伴。而“消”则是消除的意思,意味着这短暂的宁静时光让他摆脱了所有的忧虑。整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活动和外在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情感体验。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不同季节中看到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四季更替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诗人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并通过声音的描绘,传达出内心的感受和心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