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业飘零梅子真,江山谁与访遗尘。
艰难独不悲前事,慷慨徒劳忆故人。
太乙图书元在汉,东周禾黍半归秦。
晴天玉笥秋风上,欲荐蘋花泪满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题目为《感兴》。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勋业飘零梅子真,江山谁与访遗尘。
    注释:功勋事业已经衰落如同飘零的梅花一样,无人能够探访那遗留在山河间的灰尘。
    赏析:这里用“梅子真”来形容自己的功名已逝,不再有人能够理解或欣赏;而“遗尘”则暗指自己留下的名声和功绩被世人遗忘。这种对比和反差,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辉煌不再留恋,转而对现实的淡漠和无奈。

  2. 艰难独不悲前事,慷慨徒劳忆故人。
    注释:即使生活艰难困苦,我也不会因往事而悲伤;虽然心中怀有慷慨之情,但徒劳地怀念那些已经离去的人。
    赏析:诗中“艰难独不悲前事”表明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和乐观,他没有因为过去的成就而沉溺于自满,也没有因为现实的艰难而感到悲伤。这里的“故人”可能指的是曾经的同僚、朋友或者是那些曾经与他有过共同经历的人。尽管这些人已经不再存在,但他们的精神和情感仍然深深影响着诗人,让他在困难面前依然保持着一种慷慨激昂的态度。

  3. 太乙图书元在汉,东周禾黍半归秦。
    注释:太乙(太一)的图书原本存在于汉朝,而到了东周时期,禾苗和黍米大部分都被秦国收走。
    赏析:这里通过对比汉朝和东周的变迁,来表达历史的无情和变迁的必然性。汉朝作为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其文化遗产丰富多样,而东周时期的动荡使得许多文物流失。这里的“图书元在汉”意味着这些文化遗产原本就存在于那个时代,而现在却面临着被破坏和遗忘的风险。

  4. 晴天玉笥秋风上,欲荐蘋花泪满巾。
    注释:在晴朗的秋天,我手持玉笥,将蘋花献给天空,泪水沾湿了衣襟。
    赏析:最后两句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而又哀伤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失落。他站在秋天的田野里,手持着装满蘋花的玉笥,仿佛要将这份美丽和哀愁一同献给天空。然而,他的泪水却无法抑制地流淌下来,湿润了衣襟,也映衬出内心的悲凉和无助。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个人命运以及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和无奈,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