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境不可居,飞锡傍流水。
高槛接空溟,新绿涣如砥。
孤影过寒鸿,悠然逝群鲤。
所以川上人,于焉契斯理。
卜筑拟幽栖,兼足浣尘耳。
爱此春雨余,波光净禅几。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尘境不可居,飞锡傍流水。
  • 翻译:尘世中难以安居,我乘坐飞锡(即轻舟)在流水旁行走。
  • 注释:飞锡指的是乘着轻盈的船或筏子在水上飘行,这里形容诗人远离尘世纷扰,追求心灵自由。
  1. 高槛接空溟,新绿涣如砥。
  • 翻译:高高的栏杆连接着空旷的天空,春天的新绿闪烁着如同磨石的光芒。
  • 注释:空溟和砥分别指天空和磨石,这里形象描绘了春日里自然景色的美丽与生机勃勃。
  1. 孤影过寒鸿,悠然逝群鲤。
  • 翻译:孤独的身影穿越寒冷的大雁,悠闲地穿过一群跳跃的鲤鱼。
  • 注释:寒鸿和群鲤都是春天常见的景象,通过大雁和鲤鱼的动态描绘出春天生机盎然的氛围。
  1. 所以川上人,于焉契斯理。
  • 翻译:因此川上的人们,在这里领悟这自然的规律。
  • 注释:川上人代指那些懂得欣赏自然美景的人,他们在这里找到了生活的真谛。
  1. 卜筑拟幽栖,兼足浣尘耳。
  • 翻译:选择一处住所准备隐居生活,同时用洗涤的方式清除心中的尘埃。
  • 注释:卜筑意味着寻找一个隐居的地方,而洗耳是为了洗净心灵的尘埃,表达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1. 爱此春雨余,波光净禅几。
  • 翻译:喜欢这场春雨过后的美景,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洗涤着禅意。
  • 注释:这里的“波光”指的是水面反射出的阳光,“禅几”是佛教中使用的木制坐具,用来修行打坐。整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从中获得的宁静心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春天的山水间寻找心灵归宿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内心的感受紧密相连,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境界。首联通过“尘境不可居”和“飞锡傍流水”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于尘世的厌倦以及对自然的向往;颔联“高槛接空溟,新绿涣如砥”则进一步以天空和大地的广阔来象征人生的宽广和深远;接着颈联“孤影过寒鸿,悠然逝群鲤”,诗人以寒鸿和鲤鱼的形象,传达出一种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最后两联“所以川上人,于焉契斯理”以及“卜筑拟幽栖,兼足浣尘耳”,则是诗人通过选择隐居生活的方式,来达到洗涤心灵的目的,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宁静。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