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衡校就玉壶高,千顷寒梅覆绿涛。
鲁国自无骀兀者,冀群真有九方皋。
心平碧树齐松柏,道契莲峰起谢陶。
一粒火齐光照我,欣君先已得神毫。

【注释】

文衡:文宗,即唐文宗。

千顷:形容梅林面积广大。千顷寒梅花盛开,犹如碧涛般涌起。

鲁国:指春秋时期的鲁国,是孔子的故乡。

骀兀(tái wù,音同“抬”):散漫、懒散的样子。

冀群真有九方皋:冀地的贤人真有像九方皋那样的相马高手吗?

心平:心境平和。

碧树齐松柏:比喻心境如碧绿的树木一样宁静。

道契莲峰起谢桃:意指心性与莲花山峰相似,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莲峰,即莲花山,为佛教圣地。谢桃,相传是谢灵运所植之桃花,此处代指谢灵运。

火齐:古代一种珍贵的药材,形似火珠。

光照我:喻指得到明师的指点。

神毫:指书法艺术的高超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侯筠庵的一种赞美。诗人通过描写文宗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来表达自己对侯筠庵的赞赏之情。全诗以咏梅为线索,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和赞美。

首联“文衡校就玉壶高,千顷寒梅覆绿涛”描绘了文宗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及他笔下的梅花如玉般清亮,如同千顷翠波中的寒梅,给人以美的享受。颔联“鲁国自无骀兀者,冀群真有九方皋”则是说,鲁国的贤人中没有像庄子那样散漫懒散的人,冀地的贤人中一定有像九方皋那样相马的高手。这两句既是对侯筠庵的称赞,也是对友人的一种鼓励。颈联“心平碧树齐松柏,道契莲峰起谢桃”则进一步赞美了侯筠庵的心性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他的书法艺术造诣高深。尾联“一粒火齐光照我,欣君先已得神毫”则表达了诗人对侯筠庵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侯筠庵的才华已经得到了诗人的认可和赞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