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令”是宋代的词调之一,最早用于唐五代南朝乐府民歌和当时各种形式的宫体诗中。后宋廷定以七言近体为主,分上下两片或改为单调、双叠式等。《太平》原来指“国势太平”,所以常用来表达对国家和平稳定的期待之情。

此词牌又名”上柳枝令·折杨花”、”长歌·太平令”、”西江乐.和中书舍人王相公见示”. 宋代词论家称其是苏轼《前赤壁赋》下篇的题义,亦指南唐教坊曲或宋初边塞诗。欧阳修在《六一诗话·太平令》中指出它是“乐府之遗音”。

一般认为该词牌创作于北宋宣和年间(1109~1125),当时中原与辽朝有战事,而南方基本无战事,所以这种和平的内容可以反映出宋朝廷的国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