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哉伯玉,五十知非。
惟士希贤,愚敢有违。
【注释】伯玉:指古代贤人伯夷,字子美。五十知非:伯夷年过五十,知道自己的不对。希:羡慕。愚:谦词。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以伯夷自比,表明自己的清高。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伯夷高尚品德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贤哉伯玉,五十知非。
惟士希贤,愚敢有违。
【注释】伯玉:指古代贤人伯夷,字子美。五十知非:伯夷年过五十,知道自己的不对。希:羡慕。愚:谦词。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以伯夷自比,表明自己的清高。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伯夷高尚品德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吾与吟 其二 只对青山不著书,窗前绿草自菲菲。 蒲团坐破何烦补,此意从来知者希。 注释: 吾与吟:这是一首顾允成创作的古诗。 只对:只对着,面对。 青山:绿色的山。 不著书:没有写文章。 窗前绿草:窗户前的绿色草地。 自菲菲:自由自在的样子。 蒲团:蒲草编织的坐垫。 坐破:被坐破了。 何烦补:为什么要修补呢? 此意:这种意思。 从来:一直以来。 知者:理解这件事的人。 赏析:
【注释】 1.只对青山:指只是面对青山,不著书,意即不写文章。2.江门老子:作者自指。3.枉判低昂:枉费判断高低、好坏。4.声声色色:指音乐中的音律和色彩。5.两:指相对。6.低昂:形容乐声的高低起伏。7.指挥:指挥乐器演奏。 译文:我与吟诗,只面对青山,不著书(不写文章)。江门老子也依稀,他的声音声声色色原无相对,枉费判断高低好坏。 赏析:《吾与吟》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注释: 旧得有读书乐时一讽咏欣然会心因广之为静坐乐会友乐各四章 其五 山光照槛水绕廊,芝兰馥郁交馨香。 嘤嘤鸣鸟求友声,风水相遭成文章。 青春勿令离索老,人生惟有会友好。 会友之乐乐何如,和风唱喁来庭除。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读书、交友等生活乐趣的热爱。 第一句“山光照槛水绕廊”,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山水画卷,山光照槛,水绕廊,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诗句释义与注释: - 修竹压檐桑四围,枝枝相向迎朝曦。 - 修竹压檐:修长的竹子高耸入云,其枝叶覆盖屋檐,形成一种静谧而优雅的景致。 - 黄云参差覆南陇:黄色的云朵在南方的山岭上参差不齐地展开,增添了一份壮丽和神秘感。 - 榴花蒲节皆吾侣:石榴花如同蒲苇般繁茂而生机勃勃,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 会友之乐乐无穷:结交朋友的乐趣源源不断,让人陶醉其中。 - 黄云参差覆南陇,萤光掩映耀素帏。
注释:我在这里吟诗,只对青山不著书。我在这里吟诗,悟渊微无声无臭。我在闲亭小阁没有其他事情,只与春风伴浴沂。 赏析:此诗写诗人在闲亭小阁中吟咏山水之作,以“不著书”三字概括了其特点。前二句点出“不著书”,即不刻意雕琢文字、不追求名篇大作;后两句则描绘了闲亭小阁的清雅之景,并表达了自己的志趣。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幽静,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 木落水尽千崖枯,天地万物共一吾。 数萼梅兄破腊景,几竿竹友傍寒庐。 更见青青秀松柏,森然足称会友者。 会友之乐何处寻,围炉立雪喜同心。 注释: - 木落水尽千崖枯:指树叶凋零,水流干涸,大地一片萧瑟的景象。 - 天地万物共一吾:形容大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万物与我同为一体。 - 数萼梅兄破腊景:形容梅花盛开的景象,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注释】: ①应尽须尽: 应当尽的就要尽量地去做。 ②没宁存顺: 没有安宁的就保存顺应的意思。 ③朝闻夕可,三复斯训: 早晨听到,晚上可行得通,反复诵读这几条教诲。 【赏析】: 这首诗是《应尽须尽吟》之二,作者用“应尽”与“没宁存顺”来表达自己对“应尽”、“没宁存顺”这一人生哲学的理解,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和处世原则的思考。 诗中以“应尽”和“没宁存顺”为主题词,分别从“人”的角度出发
【注释】 昨夜:昨夜,昨天。调调刁刁(dié dié):形容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陶陶:形容心情舒畅快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与友人相会时所吟咏的一首乐府诗。诗人把读书、静坐、会友、吟咏四种乐趣融合在一起,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热爱之情。 第一首写读书的快乐。第二首写会友的乐趣。第三首写吟咏的乐趣。第四首写静坐的乐趣。全诗意境清新,情趣横生,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 应尽须尽,天地混沌。 矧伊人兮,妄生执吝。 注释:这首诗的标题是“应尽须尽”,表达了诗人对于事物应当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的看法。其中,“天地混沌”指的是天地之间混沌未开的状态,象征着事物的原始状态,也暗示着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接下来,“矧伊人兮,妄生执吝”中的“伊人”指的是人类,而“妄生执吝”则是指人类在面对事物时往往过于执着,不愿意放手,这与诗歌的主题相呼应
我们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1. 应尽须尽吟,其四 2. 应尽须尽,颜子短命。 3. 加我数年,亦已过分。 我们逐句进行释义: 1. 应尽须尽吟,其四: 这一句可能是在引用或借鉴了某个特定的诗歌或者格律,但具体内容不详。"其四"可能是指该诗的第四部分或是某个特定主题。 2. 应尽须尽,颜子短命。: "应尽"通常指的是应该做的事情,而"须尽"则是表示必须完成的意思
注释: 圣哉仲尼,五十无过。 圣者是孔子,孔子在世的时候没有过错。 惟圣希天,愚敢托大。 因为圣人能够遵循天道,所以愚蠢的人也愿意效仿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孔子的颂扬和赞美。诗中以“圣哉仲尼,五十无过”开头,直接表达了对孔子的尊敬之情。接着,诗人以“惟圣希天,愚敢托大”作为过渡,引出了对孔子的进一步赞美。诗人认为,孔子能够遵循天道,因此他的言行举止都显得非常高尚和正直
【注释】 应尽:指人应有的本分。须尽:必须做到的极限。行法:行事的准则和规律。俟命:等待天命。剖破:突破,打破。形骸:形体。朗然:明白,显露。独运:独自运转。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史时作,抒发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感慨。 第一句“应尽须尽吟”,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行为准则。他认为自己应当尽到自己的本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尽心尽力,做到最好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九十多岁仍然精神矍铄的老者,他的外貌和精神状态都如同一个孩子般充满活力。他的头部有独特的骨骼结构,步伐轻盈如风。他饮食丰盛,谈论时语言流畅。家中书架上摆满了书籍,环境宁静舒适。他喜欢喝陶家酿造的美酒,可以连续饮用多次。他还热爱邵氏的文章,可以吟诵百篇以上。最后,他以一首赞美南山的诗歌祝愿自己的长寿。 译文: 矍铄勉翁,八十如童。 头有异骨,足下生风。 饮食衎衎,论说融融。
诗句原文: 求儆里言其三 圣哉仲尼,五十无过。惟圣希天,愚敢托大。 译文: 求儆里言其三是“圣哉仲尼,五十无过。惟圣希天,愚敢托大。”这句话出自明代诗人顾允成所作的《求儆里言》。诗中表达了对孔子的赞美,认为他即使年近五十,仍然保持谦逊和正直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圣人的推崇和追求,即追求与天同道,表现出了谦虚和大度的态度。 注释: 1. 圣哉仲尼:这里赞扬孔子的智慧和品德
【注释】五十:年满五十岁。衰:衰老。色:好色。莫庇,不要庇护;斧斤:砍伐树木的工具。懿德:美好的德行。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劝诫诗,作者以“求儆里言”为题,意在告诫人们要谨慎自己的言行,不要因为好色而误了大事。全诗共三句,每句都有警世之意
【释义】五十岁的人没有名气,不足为惧。回头望见后生,惊得汗如沸腾。 【注释】无闻:没有名气,没有声望。斯:这个。畏:害怕。惊汗如沸:形容后生们被吓坏了。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年长者的不满情绪。他认为五十岁的人没有名气,不足为惧,但回头望见后生,却惊得汗如沸腾。这种态度是值得批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