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之,原名鲁宗道,宋代诗人,生于公元966,卒于公元1029
宋亳州谯县人,字贯之。
真宗咸平二年进士。
天禧中为右正言,多所论列。
仁宗即位,迁户部郎中,判户部流内铨,厘正铨格,揭示科条。
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枢密使曹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
再迁礼部侍郎。
在政府七年,务抑侥幸,不以名器私人。
卒谥肃简。
生卒年:966-1029
贯之,原名鲁宗道,宋代诗人,生于公元966,卒于公元1029
宋亳州谯县人,字贯之。
真宗咸平二年进士。
天禧中为右正言,多所论列。
仁宗即位,迁户部郎中,判户部流内铨,厘正铨格,揭示科条。
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枢密使曹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
再迁礼部侍郎。
在政府七年,务抑侥幸,不以名器私人。
卒谥肃简。
生卒年:966-1029
《莲花源》是宋代诗人鲁宗道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绘了莲花盛开的景象,以及莲花在晨露退去后依然灿烂夺目的情景。下面是诗句、译文、注释和赏析: - 诗句: 花开十丈照峰头, 露褪红衣烂不收。 太乙真人多逸兴, 稳眠一叶泛中流。 - 译文: 莲花开满十丈宽的天空, 露珠褪去后莲花依然艳丽如初。 太乙真人有着超然脱俗的雅兴, 悠闲地躺卧在一叶扁舟上悠然自得。 - 注释: 1. “花开十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黄山胜地烟霞明:描绘了黄山的美丽景色,烟霞明亮,景色如画。 2. 朱砂泉暖肌肤醒:形容泉水的温度适中,让人感觉舒适。 3. 鸟声不断山不坏:鸟儿的叫声不绝于耳,但山依然完好无损。 4. 今人古人徒营营:现代人和古人都在忙碌,却没有找到真正的乐趣。 5. 暂来谁更辞硗确:暂时来到这里,谁会选择去一个贫瘠的地方呢? 6.
【注释】 登黄山:指游赏黄山。黄山,在今安徽南部。三十六峰,山有三十六峰。翠霭,浓密的烟气。 数千余仞,形容山峰高耸。岚烟,指云雾。 轩皇,轩辕氏,传说中的黄帝。无消息,没有留下遗迹或传说。白鹿青牛,指黄帝所乘之四灵。 【赏析】 此诗为一首咏古之作,写于唐天宝(742—756)年间,作者李白曾漫游名山大川,登临黄山之后,即兴吟出。 首句“三十六峰凝翠霭”,以夸张的笔法描绘了黄山的奇峰突起
【释义】: 洗药源 采得千年的药,在溪边洗净沉淀。 至今源头的水,仍带着往日的香气。 【解析】: 洗药源: “采得”:采摘、取得,这里指采集山泉之水。 “千年”:指泉水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了。 “临流净洗藏”: 临流:靠近流水。 净洗藏:用水将山泉中的杂质冲洗干净。 【注释】: 洗药源(一作“洗药井”): “洗药”,即洗药井。据《广弘明集.序》记载,东晋时道士许真君曾于汲县(今河南汲县)之北
【注释】 倏来倏去:忽然来,又忽然去。本无心:本来无意。旧国王家:指前身。念正深:佛心正重。犹喜大缘:还喜欢大缘分。景运:时运。答嘉音:回赠吉祥的话。二林:《楞伽经》中有“一乘教者二林外,三乘教者六根中”之说。这里指禅定处。泡幻:喻世事变化无常。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首句点题,写送别的缘由;二、三句写僧人归寺的原因;第四、五句写送别时的情意;末句用佛语作结。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
宋亳州谯县人,字贯之。 真宗咸平二年进士。 天禧中为右正言,多所论列。 仁宗即位,迁户部郎中,判户部流内铨,厘正铨格,揭示科条。 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枢密使曹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 再迁礼部侍郎。 在政府七年,务抑侥幸,不以名器私人。 卒谥肃简。 生卒年
宋吉州庐陵人,字叔弼。 欧阳修子,欧阳发弟。 广博强记,其文如父。 以荫补秘书省正字,后登进士乙科。 服除始仕,为审官院主簿,累迁职方、礼部员外郎,知襄州。 以忤曾布妇弟魏泰,徙知潞州,旋又罢去。 哲宗元符末,还朝,历吏部、右司郎中,以直秘阁知蔡州。 未几,坐党籍废。 有《尧历》、《合朔图》、《历代年表》、《三十国年纪》、《九朝史略》、《集古总目》及文集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