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亦名无灰木。其色白,如腐烂的木材,烧之不燃。

气味

甘、大寒、无毒。

主治

肺热咳嗽。用不灰木一两半、玄精石二两、灸甘草半两、贝母一两半、天南星(白矾水煮过)半两,共研细。每服半钱,姜汤送下。

咽喉肿痛,五心烦热。用不灰木(先以牛粪烧红)四两、玄精石(煅红)四两、真珠一钱,共研细,加糯米少许,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服时,用生地黄汁、粟米淘水研化后吞下。每天服两次。

吐泻烦满,气逆腹胀。以不灰木、阳起石(煅起)、阿魏各半两,巴豆(去心)、杏仁(去皮)各二十五个,共研细。加粟米饭,做成丸子,如樱桃大。每服一丸。服时,把丸子穿一孔,在灯上烧到烟尽,再研为末,姜汤送下。

附方

有人根据《纲目》对不灰木的描述,如“其色白如烂木,烧之不燃,以此得名。”“要烧成灰,但斫破,以牛乳煮了,黄牛粪烧之,即成灰。”“形如针文,烧之无烟。”认为“这些性质和现在的石棉很相似,可能就是石棉。”

本诗是关于一种中药材的描述。它属于《本草纲目》中的“石部·不灰木”,具有多种用途和功效:

  1. 诗句:“亦名无灰木。其色白,如腐烂的木材,烧之不燃。”
    注释:不灰木,又称为无灰木,颜色为白色,形状像腐烂的木材,但燃烧时不会冒烟。

  2. 诗句:“气味甘、大寒、无毒。”
    注释:不灰木的气味为甜(甘)且性凉,对人体无害。

  3. 诗句:“主治肺热咳嗽。”
    注释:不灰木主要治疗因肺热引起的咳嗽症状。

  4. 诗句:“咽喉肿痛,五心烦热。”
    注释:对于咽喉肿痛和五心烦热的症状,不灰木有缓解的作用。

  5. 诗句:“吐泻烦满,气逆腹胀。”
    注释:针对吐泻和气逆腹胀的症状,不灰木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6. 诗句:“以不灰木、阳起石(煅起)、阿魏各半两,巴豆(去心)、杏仁(去皮)各二十五个,共研细。”
    注释:这里描述了一组药物的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7. 诗句:“加粟米饭,做成丸子,如樱桃大。”
    注释:将上述成分磨成粉末后,与粟米饭混合制成丸子形状,大小约为樱桃。

  8. 诗句:“服时,把丸子穿一孔,在灯上烧到烟尽,再研为末,姜汤送下。”
    注释:在服用这些丸药之前,需要先将它们穿一个小孔,并在灯火中点燃直到烟完全消散,然后将剩余的药物细碎,用姜汤送服。

  9. 注释:“附方”部分的内容是对本草纲目描述的一种补充或质疑,认为不灰木与现代的石棉非常相似。

赏析:这首诗详细记录了不灰木的多种功效以及使用方式,通过具体的药物配比和使用技巧展示了古代中医药学的实践应用。此外,通过对不灰木与其他物质的比较,还反映了古人对矿物药材性质的认识和利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