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痰饮,反吐不停。用赤石脂一斤,捣碎,筛细。每服一小茶匙,酒送下。以后,逐渐增加至三茶匙。服至一斤,不仅痰饮消失,而且身体转为壮健。
心痛彻背。用赤石脂、干姜、蜀椒各四分,炮附子二分,炮乌头一分,共研为末,蜜调成丸,如梧子大。先服一丸,如痛不止,可增至两三丸。
月经过多。用赤石脂、破故纸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小便失禁。用煅赤石脂、煅牡蛎各三两,盐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盐汤送下。
附方
赤石脂是一种“多水高岭土”,有明显的吸附作用,能吸附消化道的有毒物质,故能涩肠止泻,又能入血分,故有止血的作用。
诗句:
- 本草纲目 · 石部 · 五色石脂:描述的是《本草纲目》中的“赤石脂”药材,属于药物学范畴。
译文:
- 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赤石脂”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收消化道中的有害物质,因此具有涩肠止泻的效果,还能入血分,具有止血的作用。
注释:
-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编著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汇集了古代药学知识,对药物的功效、性味、主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
- “五色石脂”:指的是不同的颜色和质地,这里特指赤色的石脂,即红色的石脂。
- 胸中痰饮,反吐不停:指的是患者出现了痰饮的症状,且频繁呕吐不止,这可能是由于痰饮阻滞导致。
- 用赤石脂一斤,捣碎,筛细:使用一斤赤石脂进行粉碎和筛选,以便于服用和发挥药效。
- 每服一小茶匙,酒送下:每次服用一小茶匙的赤石脂,用酒作为助剂进行送服。
- 以后,逐渐增加至三茶匙:根据病情的变化,逐步增加服用量,直至达到三茶匙的剂量。
- 服至一斤,不仅痰饮消失,而且身体转为壮健:服用赤石脂后,痰饮症状得到缓解,同时身体状况也有所改善,变得更加强壮。
- 心痛彻背:指的是胸部疼痛延伸到背部,可能是由于心脏疾病或者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
- 用赤石脂、干姜、蜀椒各四分,炮附子二分,炮乌头一分:使用赤石脂、干姜、蜀椒和炮附子、炮乌头等药材,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制。
- 共研为末,蜜调成丸,如梧子大:将各种药材研磨成粉末,然后与蜂蜜混合调制成小丸子,大小如梧子般。
- 先服一丸,如痛不止,可增至两三丸:首次服用一丸,如果疼痛没有缓解,可以逐渐增加到两三丸。
- 月经过多:指的是女性的月经量过多,可能是由于内分泌失调或其他原因导致的。
- 用赤石脂、破故纸各一两,共研为末:使用赤石脂和破故纸各一两,共同研磨成粉末。
- 每服二钱,米汤送下:每次服用二钱(约半勺)的药粉,用米汤送服。
- 小便失禁:指的是尿液不能自主控制地流出,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或泌尿系统疾病导致的。
- 用煅赤石脂、煅牡蛎各三两,盐一两,共研为末:使用煅制的赤石脂和煅牡蛎各三两,以及食盐一两,共同研磨成粉末。
- 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在粉末中加入适量的糊状物质,制成丸子形状,大小如梧子般。
- 每服十五丸,盐汤送下:每次服用十五丸的药丸,用盐汤送服。
- 附方:这是《本草纲目》中的一个附录部分,包含了一些常见的病症及其治疗方法。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几种不同的病症和相应的治疗方式。其中,“胸中痰饮,反吐不停”和“心痛彻背”分别讲述了痰饮和心脏疾病的治疗过程。而“月经过多”和“小便失禁”则分别介绍了女性生理问题的治疗方法。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于药物治疗的认识和运用。同时,诗中还提到了赤石脂的多水高岭土性质,以及其吸附作用,这反映了古人对药物性质的深入了解。整体上,这首诗展示了中医对于病症的认识和治疗手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