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鲜,音仙。亦名白、白羊鲜、金雀儿椒。
气味
(根皮)苦、寒、无毒。
主治
头风、黄疸、咳逆、风疮、疥癣、赤烂等症。
产后中风,但体虚不能服他药的病人,可用白癣皮加新汲水三升煮成一升,温服。李明珍指出:白鲜是治各种黄疸病和风痹的要药,但许多医生只用之于疮科,这是不够的。
本诗出自《本草纲目·草部·白鲜》, 作者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这首诗主要介绍了白鲜(又名白鲜皮、白羊鲜、金雀儿椒)的释名、气味、主治和注意事项等,是中药学中关于白鲜的权威记载。
诗句及译文
- 释名:
- 关键词:“鲜”字音读“仙”,别称有白、白羊鲜、金雀儿椒等。
- 气味:
- 关键词:“气味”(气味指的是药物的味道和气息)
- “苦、寒、无毒”。
- 主治:
- 关键词:“治各种黄疸病和风痹”
- “但体虚不能服他药的病人,可用白鲜皮加新汲水三升煮成一升,温服。”
注释
释名:
“鲜,音仙。亦名白、白羊鲜、金雀儿椒。”
解释“鲜”字的读音和含义。
“释名”是指对药材名称的解释。
气味:
“气味:(根皮)苦、寒、无毒。”
“气味”指药物的味道和香气。
“苦、寒”描述药物的性质。
“无毒”表示该药物对人体无害。
主治:
“主治头风、黄疸、咳逆、风疮、疥癣、赤烂等症。”
描述了白鲜可以治疗多种病症。
“产后中风,但体虚不能服他药的病人,可用白鲜皮加新汲水三升煮成一升,温服。”
说明了白鲜皮用于产后中风的情况,并特别说明需要将药物与水煮沸后温热服用。
注:
李明珍指出:“白鲜是治各种黄疸病和风痹的要药,但许多医生只用之于疮科,这是不够的。”
强调了白鲜的广泛用途和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现有使用中的局限性。
赏析
本诗是中医文献中关于白鲜的详细记录,不仅提供了药物的来源、形态、性质以及功效等信息,而且还提到了特定情况下的应用方法。这种详细的记载反映了古代中医药学的严谨态度和实践精神。同时,通过李明珍的评论,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白鲜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传统治疗方法的推崇。整体上,这首诗是研究中药学特别是本草学的重要资料,对于学习和研究中药学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