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将离、梨食、白芍、余容、延。白者名金芍药,赤者名木芍药。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腹中虚痛。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
骨痛。用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后研细,装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饮酒三合,一天三次。
脚气肿痛。用芍药六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白开水送下。
消渴。用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每用一钱,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鼻血不止。用芍药研细,每服两匙,水送下。
鼻血、咯血。用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共研细,新水冲服一茶匙。血止为限。
崩中下血(小腹痛)。用芍药一两(炒黄)、柏圳六两(微炒)。每服二两,加水一升,煮成六合。又方:将上方中的两味药,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其中关于芍药的记载详细而全面。下面将根据原文逐句进行释义:
- 释名:
- 将离、梨食、白芍、余容、延:这些词语描述了芍药的不同形态和用途。
- 白者名金芍药,赤者名木芍药:指出了芍药的白色和红色品种,并解释了它们的名称来源。
- 气味:
- (根)苦、平、无毒:描述了芍药根的味道、性质和安全性。
- 主治:
- 腹中虚痛:介绍了使用白芍药治疗腹中虚痛的方法。
- 骨痛:提供了用芍药和虎骨制成的药剂来治疗骨痛的信息。
- 脚气肿痛:说明了使用芍药和甘草治疗脚气肿痛的方法。
- 消渴:解释了使用白芍药和甘草治疗消渴病的方法。
- 鼻血不止:提供了使用芍药研磨成细末后用水送服的方法来治疗鼻血不止。
- 鼻血、咯血:描述了使用白芍药和犀角末来治疗鼻血和咯血的方法。
- 崩中下血(小腹痛):提供了使用芍药和柏子仁来治疗崩中下血(小腹痛)的方法。
- 赏析:
- 《本草纲目》作为一部博物学著作,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还融入了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还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融入了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