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风。令病人口含温水,在头痛的一侧。用鼻孔吸入少许荜茏末,有效。
风虫牙痛。用荜茏末擦牙,煎苍耳汤漱口,去涎。又方:荜茏、胡椒,等分为末,化蜡调末成丸子,如麻子大。用时取一丸,塞孔中。
附方
荜茏气热,味辛,入手足阳明经(即胃、大肠经),功能温中散寒。荜茏又是治“头痛、鼻渊、牙痛要药”(李时珍)。但它能动脾肺之火。多用能令人目昏,尢不宜用作食料。
本诗出自《本草纲目 · 草部 · 荜茇》,是一篇关于荜茇的药用记载。
诗句:
- “偏头风。令病人口含温水,在头痛的一侧。用鼻孔吸入少许荜茏末,有效。”
- “风虫牙痛。用荜茏末擦牙,煎苍耳汤漱口,去涎。又方:荜茏、胡椒,等分为末,化蜡调末成丸子,如麻子大。用时取一丸,塞孔中。”
- “附方”
译文:
- 偏头风:让患者将口含温水,然后吸入少许荜茏末,这能有效治疗偏头风。
- 风虫牙痛:使用荜茏末擦拭牙齿,并煎苍耳汤漱口以去除涎液。另一个方法是将荜茏和胡椒按等量混合,研磨成药末后加入蜡制成丸子,大小如麻子,使用时取出一丸塞进龋齿孔中。
注释:
- 本诗主要介绍了荜茇在中医上的应用,特别是其对偏头风、风虫牙痛的治疗作用以及制备方法。
- “偏头风”是一种头部疼痛的疾病,常表现为头痛一侧较重。
- “风虫牙痛”则描述了由风邪或虫咬引起的牙痛症状。
- 荜茇(Pinellia ternata)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
- “附方”部分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荜茇制剂及其应用方式。
赏析:
本诗反映了古代中医在治疗疾病时的丰富经验和独特方法。通过使用荜茇这一药材,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不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疾病。此外,诗中提到的制备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现代医学仍有参考价值。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中医药学的传统智慧,也体现了古人对人体生理病理的深刻洞察及科学实践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