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宝鼎香。
气味
(根)辛、苦、大寒、无毒(一说性热)。
主治
心痛难忍。用姜黄一两、桂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醋汤送下。
胎寒腹痛(婴儿啼哭吐乳,大便色青,状如惊风,出冷汗)。用姜黄一钱,没药、没香、乳香各二钱,共研为末,加蜜调成丸了,如芡子大。每服一丸,钩藤煎汤化下。
产后血痛(腹内有血块)。用姜黄、桂心,等分为末,酒冲服一匙,血下尽后即愈。
疮癣初发。用姜黄研末擦上,甚效。
姜黄(学名:Curcuma longa),又名香附子,是姜科植物。它的名字“宝鼎香”寓意其香气扑鼻、珍贵无比。其根茎部分含有挥发油和多种生物碱,具有独特的香味,这种香味被古人视为一种珍宝,故有“宝鼎香”之称。
气味方面,根据《本草纲目》记载,姜黄的根部辛、苦、大寒、无毒。在中医理论中,药物的气味可以体现其性质。辛味通常代表能温散风寒、发汗解表的药物;苦味多代表能泄下湿热、清热解毒的作用;大寒则表示药物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此外,姜黄的根部无毒,意味着它可以安全使用,不会引起毒性反应。
主治方面,姜黄主要用于治疗以下几种疾病:
- 心痛难忍:将姜黄一两和桂三两研末,每次服用一钱(约5克),用醋汤送服。这个用法可能源自传统中医方剂,通过姜黄的刺激作用来缓解心脏的疼痛。
- 胎寒腹痛:对于婴儿啼哭吐乳、大便色青、状如惊风、出冷汗的情况,使用姜黄一钱,没药二钱、没香二钱、乳香二钱共研为末,加蜜调成丸状,如芡子大小。每次服用一颗,用钩藤煎汤化服。这可能是一种结合了姜黄和其它中药以增强疗效的治疗方法。
- 产后血痛:使用姜黄与桂心等分末,酒冲服一匙,血下尽后即愈。这可能是指产后恶露未净或子宫收缩不良导致的出血,姜黄可能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恶露排出。
- 疮癣初发:将姜黄研末擦于患处,效果甚佳。这是传统的外用治疗法,利用姜黄的消炎止痒作用帮助治疗皮肤上的炎症和感染。
赏析:
姜黄作为中药材,其历史源远流长。在古代文献中,它因其特殊的香气和药用价值而被广泛应用。在今天,虽然现代医学已经提供了许多治疗方法,但某些情况下,人们仍然会选择使用姜黄这类传统药物。通过对姜黄的研究和应用,不仅能够探索到中医药学的魅力,还能进一步了解中医药文化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