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掌风。用艾四至五两,加水四至五碗,煮五、六滚,倒入大口瓶内,将手心放在瓶口上,让热气熏。水冷,热后再熏。极为有效。

小儿烂疮。用艾叶烧灰敷搽。

疔疮肿毒。用艾蒿一担营业税灰。淋水取汁,以一、二合调和石灰成糊,先用针刺疮至痛,再点药,三遍后见效。

背疮初发。在患处先贴上湿纸,先变干的地方是疮头,用艾烘灸,不计壮数。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毒即消散。如不散,也不能内攻了。此方被赞为神方。

虫蛇咬伤。用艾灸几壮,有效。

风虫牙痛。化蜡少许,摊在纸上,铺,艾一层,卷纸成筒,烧烟熏鼻。又用口呵吸烟气,即可止疼消肿。

附方

艾的功用是温气血、逐寒湿、调经安胎。但艾性至热,不可久服。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可用熟艾装布袋中,兜着脐腹,便觉温适。患寒湿脚气的人,把艾放在补救内,疗效也很好。

《本草纲目》中的“艾”条目主要介绍了艾叶的多种用途和功效。下面将详细解析《本草纲目》中关于艾的相关条目:

  1. 艾叶的基本信息
  • 名称与来源:《本草纲目》中对艾叶的描述为“冰台、医草、黄草艾蒿”,并指出其气味苦、微温、无毒。
  • 生长环境:艾叶多生山原,二月宿根生苗成丛,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叶四布,状如蒿,分为五尖,丫上复有小尖,面青背白,有茸而柔浓。
  1. 艾叶的主治功效
  • 流行伤寒:用干艾叶三程式,加水一斗,煮成一程式,一次服完,出汗为好。
  • 妊中作寒:用艾叶一团,如鸡蛋大,加酒三升,煮成二升半,分两次服。
  • 小儿撮口脐风:用艾叶烧灰,满填脐中,外用布缚定或用蒜盖脐部,隔蒜用艾绒灸之。
  • 肛烂:用嫩艾捣汁,细细咽下或敷喉部。
  • 癫痫诸风:用熟艾灸前后阴之间,灸数随年岁增减。
  • 小儿撮口脐风:用艾叶烧灰,满填脐中,外用布缚定或用蒜盖脐部,隔蒜用艾绒灸之。
  • 小儿烂疮:用艾四至五两,加水四至五碗,煮五、六滚,倒入大口瓶内,将手心放在瓶口上,让热气熏。
  • 疔疮肿毒:用艾蒿一担营业税灰,淋水取汁,以一、二合调和石灰成糊,先用针刺疮至痛,再点药,三遍后见效。
  • 背疮初发:在患处先贴上湿纸,先变干的地方是疮头,用艾烘灸,不计壮数。
  • 虫蛇咬伤:用艾灸几壮,有效。
  • 风虫牙痛:化蜡少许,摊在纸上,铺,艾一层,卷纸成筒,烧烟熏鼻。
  1. 艾的使用方法
  • 艾的制备:用艾叶烧灰敷搽。
  • 艾的燃烧:用艾烘灸。
  • 艾的熏蒸:用艾四至五两,加水四至五碗,煮五、六滚,倒入大口瓶内,将手心放在瓶口上,让热气熏。
  • 艾的灸法:用艾蒿一担营业税灰,淋水取汁,以一、二合调和石灰成糊,先用针刺疮至痛,再点药,三遍后见效。
  • 艾的烟熏:又用口呵吸烟气,即可止疼消肿。
  1. 艾的附加信息
  • 艾的功用:温气血、逐寒湿、调经安胎。
  • 艾的禁忌: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可用熟艾装布袋中,兜着脐腹,便觉温适。
  • 艾的适用人群:患寒湿脚气的人,把艾放在补救内,疗效也很好。

《本草纲目》中的“艾”条目不仅详细介绍了艾叶的基本信息、主治功效、使用方法以及附加信息,还强调了艾性至热,不可久服。通过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了解艾叶的药用价值和应用方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