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风面疮,痒出黄水。用艾二两,加醋一升,煎成浓汁,摊纸上贴疮,一天换二、三次。
蛔虫病(心痛如刺,口吐清水)。用白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程式内服,能把虫吐出。又方:取生艾捣汁,天明时,先吃一点香甜食品,随好服艾汁一程式,可把虫打下。
白痢。用陈艾四两、干姜(炮)三两,共研为末,加醋煮陈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久痢。用艾叶、陈皮等分,煎服。也可用这两味药共研为末,加酒煮烂饭成丸子。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
痔疮。先用槐柳汤洗过,再以艾灸七壮。血秽泻后即愈。
妊娠下血。用艾叶三两,芎穷、甘草各二两,当归、地黄各三两,芍药四两,放入水五升、清酒五升中煮成三升,再加阿胶二两令化尽。每服一升。日服三次,此方中“胶艾汤”。
本草纲目·草部 · 艾
诗句释义与译文
头风面疮,痒出黄水。用艾二两,加醋一升,煎成浓汁,摊纸上贴疮,一天换二、三次。
- 注释:此句描述了使用艾叶治疗头部和面部的疮痛及瘙痒症状。
- 译文:头痛或面部疮痛,伴有黄色分泌物。使用艾叶二两,加入一升醋,煎煮后制成浓汁,涂抹在疮面上,每天更换两次或三次。
蛔虫病(心痛如刺,口吐清水)。用白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程式内服,能把虫吐出。又方:取生艾捣汁,天明时,先吃一点香甜食品,随好服艾汁一程式,可把虫打下。
- 注释:此句描述了使用艾叶治疗蛔虫病的方法。
- 译文:蛔虫引起的心痛如刺,伴随口吐清水的症状。使用白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程式内服,可以驱除体内的蛔虫。另一种方法是将生艾捣成汁液,在天亮时空腹服用一小份甜点,随后服用艾汁一程式,有助于驱除蛔虫。
白痢。用陈艾四两、干姜(炮)三两,共研为末,加醋煮陈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 注释:此句描述了使用陈艾和干姜治疗白痢的方法。
- 译文:白痢疾,使用陈艾四两和干姜三两,研磨成末,加入醋煮至陈米糊状,制成丸子,大小如梧子。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时用米汤送服。
久痢。用艾叶、陈皮等分,煎服。也可用这两味药共研为末,加酒煮烂饭成丸子。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
- 注释:此句描述了长期痢疾的治疗方法。
- 译文:长期痢疾,使用艾叶和陈皮各等分,煎服。或者将这两种药材共研为末,加入酒煮烂饭制成丸子,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盐汤送服。
痔疮。先用槐柳汤洗过,再以艾灸七壮。血秽泻后即愈。
- 注释:此句描述了痔疮的治疗过程。
- 译文:痔疮患者首先用槐柳汤清洗患处,然后进行艾灸治疗七次。在排便后,痔疮症状会迅速缓解。
妊娠下血。用艾叶三两,芎穷、甘草各二两,当归、地黄各三两,芍药四两,放入水五升、清酒五升中煮成三升,再加阿胶二两令化尽。每服一升。日服三次,此方中“胶艾汤”。
- 注释:此句描述了孕妇下血的治疗方剂。
- 译文:对于孕妇出现下血的情况,使用艾叶三两、芎穷、甘草各二两、当归、地黄各三两、芍药四两,将这些药材放入五升水中和五升清酒中共同煮制三升,最后加入阿胶二两使其完全溶解。每次服用一升,每日三次,这个方剂被称为“胶艾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