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苦薏。

气味

(根、叶、茎、花)苦、辛、温、有小毒。

主治

无名肿毒。用野菊花连茎捣烂,酒煎,乘热服,让汗发出;另以药渣敷患处。又方:野菊花茎叶、苍耳草各一把,共捣烂,加入酒一碗,绞取汁取;仍以药渣敷患处。要出汗才好。又方:夏日采苍耳叶,秋日采野菊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天泡湿疮。用野菊花根、枣木,共煎汤洗患处。

瘰疬末破。用野菊花根捣烂,煎酒内服;以药渣敷患处。

【译文】

《本草纲目》中记载,野菊花的别名为苦薏。它的根、叶、茎、花都具有苦、辛、温的性质,并具有小毒。主治无名肿毒,可以将野菊花连茎捣烂,用酒煎煮后趁热服用,使患者出汗;也可以将药渣敷于患处。另一种方法是,将野菊花茎叶和苍耳草各一把,共捣烂后加入酒一碗,绞取汁液服用;仍然将药渣敷于患处,让患者出汗。另一种方法则是在夏天采集苍耳叶,秋天采集野菊花,将它们研末后服用,每次服用三钱,用酒送服。

治疗天泡湿疮,可以用野菊花根和枣木,共同煎汤后洗患处。

治疗瘰疬末破,可以取野生菊花根捣烂后,用酒煎制成内服剂;同时将药渣敷于患处。

【解析】

  1. 注释
  • 苦薏:指野菊。
  • 气味:描述了野菊的根、叶、茎、花四种部分的物理特性,包括“苦、辛、温、有小毒”。
  • 主治:列出了野菊的主要用途。
  • 无名肿毒:描述的是因感染导致无名处肿胀和疼痛的情况,使用野菊进行治疗的方法。
  • 天泡湿疮:一种皮肤病症,表现为湿疹样皮损,伴有水疱。
  • 瘰疬末破:指瘰疬(淋巴结核)溃破的症状,需要通过药物治疗。
  • 苍耳草:一种植物,用于制作药物。
  1. 赏析
    此诗为中医文献《本草纲目》中的一则记载,主要讲述了几种利用野菊进行疾病治疗的方式。首先,它介绍了野菊的基本属性及其治疗作用,然后详细介绍了针对各种疾病的具体应用方法。整首诗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是中医药学中关于野菊应用的宝贵资料。此外,诗中也体现了中医治疗注重辨证施治的原则,即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