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竹园荽。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热淋急痛。用海沙草阴干,研末。每服二钱,煎生甘草汤调上。药中加滑石亦可。
小便不通,脐下闷满。用海金沙一两、腊南茶半两、一起捣碎。每服三钱,生姜、甘草煎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小便膏淋如油。用海金沙、滑石各一两,甘草梢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麦门冬煎汤服。一天服二次。
血淋。用海金沙研为末。每服一钱,用亲朋汲水或沙糖水送下。
脾湿肿满(腹胀如鼓,气喘,不能星卧)。用海金沙三钱,白术四两、甘草半两、黑牵牛头一两半,共研为末。每服一钱,水送下。能泻为好。此方名“海金沙散”。
海金沙,学名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是海金沙科植物的干燥成熟孢子。其释名“竹园荽”,意指其气味甘、寒、无毒。以下是对海金沙的相关介绍:
- 形态特征:海金沙的茎细如线,引于竹木上,高约一至二尺。其叶细如圆荽叶而甚薄,背面皆青,上多皱纹,皱处有沙子,状如蒲黄粉,黄赤色。
- 采集方法:海金沙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南等地,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叶。
- 性味归经:海金沙味甘、咸,性寒,入膀胱、小肠经。
- 主治功能:海金沙具有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的功能,广泛应用于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等病症的治疗。
- 药理作用:海金沙榨出液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此外,海金沙还具有利胆、利尿排石的功效与作用。
- 使用禁忌:肾阴亏虚者慎用,孕妇忌用,儿童慎用,不宜超量使用,过量使用可引起舌麻、恶心、头晕、畏寒、尿频等反应。
- 临床应用:海金沙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带状疱疹等。
海金沙是一种具有清热、利水、通淋、排石功效的传统中药,适用于多种尿路疾病和结石症。在使用时应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