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白痢。用马鞭草五钱、陈茶一撮,水煎服,极交。病初起时,用马鞭草根、焙干、捣碎成末,每服一匙,米汤送下。
马鞭草,学名Verbena officinalis,是唇形科马鞭草属的植物。它的根、茎、叶等部位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止痒等多种功效。在中医传统中,马鞭草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痢疾、肠炎、痈肿疮疖等疾病。
本诗描述的是马鞭草在治疗痢疾方面的应用。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表现为腹痛、下痢等症状。古人认为,痢疾是由于湿热内蕴、气血不畅所致。因此,治疗痢疾需要清热解毒,疏通肠胃。
在古代,人们常常以草药来进行治疗,这种方法被称为“草木疗法”。在本诗中,马鞭草被用来治疗赤白痢,即急性与慢性的痢疾。具体做法如下:
对于急性痢疾(赤痢),患者可以用马鞭草根,将其焙干后捣成末,每服一匙,用米汤送下。这种做法旨在清热解毒,消炎止痢。
对于慢性痢疾(白痢),患者可以用马鞭草五钱,加上陈茶一撮,用水煎服,以极交。这种方法旨在调理肠胃,促进消化,缓解症状。
对于痢疾初起时的症状,可以使用马鞭草根和焙干后的马鞭草末,捣成末后,每服一匙,用米汤送下。这种做法旨在清热解毒,消炎止痢。
本诗中的关键词“赤白痢”是指痢疾的不同类型,分别对应急性和慢性两种情况。而“马鞭草”、“陈茶”、“水煎服”等都是治疗痢疾的具体方法。通过这些治疗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情,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本诗也体现了中医药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